“我能考虑一下吗?”
“当然。好好考虑一下吧,和家里人商量一下,一周工作110个小时,家里什么事都管不着了,家里人的支持是不能少的。”杨锐说着又道:“我这边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开一些加班费和奖金,算下来,每个月多一两百还是可能的,另外,我也尽量报销一些发票什么的,每个月看再能多几百块不。”
离子通道实验室是北大的,杨锐完全不能调整薪资,就是加班费都不能多,反而是奖金的管理松一些,但也松不了太多,最后还是要从报销发票这方面想办法,全国火车站里吆喝的“发票”声,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里呻吟的“有发票”,都可以交给体制背锅。
几百块钱倒是让苏帆的眉毛跳了跳,如果真的有这么多钱的话。家里人同意的几率就大了。
又具体说了说文章的问题,杨锐将苏帆送出了门。
坐回到沙发上,杨锐自己莫名的苦笑起来。
他的招人条件确实苛刻,然而,不如此苛刻是不行的。
相比两个每周工作55个小时的研究员,或者三个每周工作37个小时的研究员,一周110个小时的全职研究员要强多了,无论是研究的连贯性,还是研究的效率都会高的多,而且也能充分利用编制。
另一方面,给一个人高薪也比给三个人低薪要划算的多。杨锐准备做的基因测序,稍微有点规模的研究室都要几十上百人,规模再扩大一点的话,三五百人都不闲多,这样的研究机构不像是工厂,是一定不能养闲人的,否则费用会高到无法想象,因为每名实验员都是要做实验的,不熟练的实验员就会要更高的实验成本,研究生水平的科研汪相比PhD水平的科研汪,多费个三五倍的成本一点都不出奇,即使额外成本是逐渐降低的,但在这个降低的过程中,一个大型实验室多出去几百万美元,根本都不算钱。
事实上,若是以PhD的培养成本来说的话,一名PhD在成长过程中浪费个三五万美元实在不多,花费个二三十万更是普通。
若是将这个规模扩大到百人两百人的程度,往往就意味着上千万的成本。
假如是主力做基因测序的实验室,比如英国的桑吉中心,选择成熟的研究员和不成熟的二把刀,一年的差额怕得上亿,当然,国外有的是廉价PhD可用,国内回来的PhD都当菩萨供起来了,轮不到杨锐剥削。
接下来几天,杨锐又挑了几条成年的强壮科研汪,分别谈话。
唯独没有找到的是梦想中的大小牛。
当然,清华的大小牛是很不少的,杨锐也瞅到了几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但他并没有急着去接触,因为这些大小牛目前都已冒头,相比清华,北大也没有明显的优势,杨锐暂时还想不到足够好的条件,去吸引他们。
月末,又是一节课程,满教室的人一边听课,一边眼巴巴的望着讲台下的作业。
大家都想知道杨锐对自己的评价。
……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