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三年,农历九月,正是家家户户忙碌的时候。种下来的大豆、芝麻、稻谷都要丰收了,空气里混杂着粮食的香味,孩童成群结队,漫山遍野地寻找可以吃的东西,野菜,山菌,以及酸得叫人五官都皱在一起的野果。这段时间不用担心吃的东西不够的问题,战事初平,粮食丰收,连野物都比寻常时节多一些。
在离着汴州府城不远的清河县有个稍微偏远些的村子叫沈家村,村子南面有个用木栅栏围起来的小院子,这户人家看起来不算很寒酸,即使是土房子,那也是八间土房子。可惜,假如里面不是住着十六人那就算是比较富裕的人家了。
沈黎无奈地蜷缩在一张木头随便搭的简易床上,肚子上搭着一个又薄又硬的灰色被子,想象着自己还在二十一世纪,没有因为熬夜猝死,正在享受着有空调还有音乐的快乐单身宅男生活。只是一声尖叫打断了他的回想:“这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这群讨债死懒的破落户怎么还不起来?不用收稻子了?”
叫人起床的正是沈黎的祖母沈高氏,她是今年才四十六岁,身体还算健朗。沈黎的爷爷沈大满比她大三岁,他最骄傲的地方就在于他和高氏养大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五个孩子里面,沈黎的父亲排老三,叫沈来秋。老大叫沈来春,老二叫沈来夏,小儿子最受喜欢,给起了个不一样的名字,沈宝冬。宝和饱的读音一样,经历过战乱岁月的老两口最大的希望就是这个小儿子可以吃饱。本来不打算生了,谁知道还是生了个女儿,叫沈香。沈香还在家里准备嫁妆,明年开春便嫁到隔壁村一户张姓人家。那是个外来户,但是很会做酱油,很有些家底。他们家人丁单薄,于是一眼看中沈家,准备了丰厚的聘礼。于是沈香在沈家很有话语权。
孙子辈也有六个,沈樟,沈林是沈来春的儿子。沈榆是二房沈来夏唯一的儿子,他还有两个女儿,分别叫沈茹、沈芳。再有就是沈黎了,是三房独子。沈来春,沈来夏的年纪差得不算很多,也就两岁。沈来秋差了他二哥三岁。沈宝冬差沈来秋足足有六岁,沈香是次年生出来的。
总之可以说是人丁兴旺了。
可是家里只有六间大房,外加一间堂屋,一间厨房。人口这么多,矛盾也就多了。这不,大家还为着分家的事情不快活呢。
宅基地是有数的,而且不是随便给的。这边的规矩就是官府划多少地给一户人家,这户人家也就只有那么多住的地方,但是可以分家解决居住问题。分家之后能住的地方变大了,可是每年缴税又会增多,所以几乎没有人家愿意过早分家。只是眼下孩子越生越多,家里房子实在住不下了,才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昨天大房和二房的两个伯娘吵起来,沈黎听得头都大了。他觉得,不过是分家罢了。早些分,爹娘在城里给他带的糖饼还不用偷偷吃,多好。
分家不可以耽误秋收,一家子无论在门后有多大的分歧矛盾,在人前还是和和睦睦的。汉子们喊着号子扛着几垛稻,拿去脱粒,女人小孩,甚至老年人,弯腰在地里捡着漏网之鱼。害怕下雨,这些天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没有闲暇时刻。
沈黎穿来这个不知名的朝代,也不过三个月。这三个月他战战兢兢,生怕别人发现自己的异样,然后被这些古代人找跳大神的烧了自己。后来他的身体记忆以及自己周围人的反应都在告诉他,其实他就是沈黎,只不过多了一段说不明白是前生还是来世的记忆罢了。这样倒是叫他松了一口气,毕竟他觉得借尸还魂啥的也太惊悚了。他对现在的爹娘有种天然的亲近,只是一个二十八岁的大龄未婚男青年看到娘亲就想要抱抱真的太让人难为情了,转念一想,人家现在还是个宝宝呢!六岁的沈黎理直气壮了,叫娘亲帮忙穿鞋也丝毫不脸红。
他们一家三口如今住在一间房子里,在沈黎的强烈要求下,他爹娘给沈黎搭了个小床。就是这样不费银钱不过是麻烦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