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傍晚,东城一带熙熙攘攘, 吹吹打打, 人烟凑集,热闹起来。
车马碌碌, 红尘滚滚。
当街搭起十几座戏台彩棚, 锣鼓喧天,笙簧缭绕。一阵鼓声后, 先登台的是一位身穿罗衣、头梳高髻、鬓畔翠卷朵朵,脸涂得白白的歌伎,围观的人群慢慢安静下来, 歌伎唱了几首小曲, 婉转悦耳,音韵悠扬, 似黄莺出谷, 袅袅不绝,继而声音陡然拔高,嘹亮高亢,穿云裂石, 直达霄汉。
围观者无不鼓掌叫好。
马车刚好经过,金兰掀开车帘一角侧耳细听,发现歌伎唱的是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 三愿如同梁上燕, 岁岁长相见。
一愿世清平, 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一愿皇恩频降,松柏对龟鹤,彭祖齐肩。二愿子子孙孙,尽贡三元,石崇富贵也休夸,陆地神仙。更三愿,愿年年佳庆,永保团圆。
她不由笑道“果然是京师,唱的曲也和别处不同。”
朱瑄坐在她身边,笑问“别处唱什么小曲”
金兰脸红了,趴在车窗前,顾左右而言其他“之后是不是有杂耍看”
朱瑄挑眉,又问了一遍“什么小曲圆圆唱给我听听。”
金兰知道他不好糊弄,只好道,“我背一首你听青山在,绿水在,冤家不在。风常来,雨常来,书信不来。灾不害,病不害,相思常害。春去愁不去,花开闷不开。泪珠儿汪汪也,滴没了东洋海。”背完了,笑着说,“这还是一首文雅的”
其他的诸如什么“情哥哥”、“亲亲”、“奴奴”之类的她根本不好意思背给朱瑄听。她会唱小曲,是跟着养娘学的。民间小曲直抒胸臆,用词大胆,偏于俗艳,而且大多是关于闺中情怨的小曲,族里长辈们不许贺家小姐们学,不过长辈们自己也爱听,每次宴席都会请伎人唱曲,金兰和枝玉听得多了,自然都会几首。进京以后她知道小曲为贵人鄙夷,从来没当着人唱过。
朱瑄笑着道,“直率天真,未尝不可。”忽然凑到金兰背后,搂着她的腰,在她耳畔低语,“圆圆会唱么”
他清亮的嗓音回荡在密闭的车厢里,有种呢喃软语的感觉,金兰脸红心跳,但还是坚决地摇了摇头。
说话间,歌伎又唱了几首新曲,围观的人群里爆发出阵阵欢呼声,原来唱的是工部郎中谢骞的新诗,紧接着戏台上开始杂艺表演,队舞、细舞、扒竿、筒子、筋斗、蹬坛、蹬梯,台前人头攒动,挤得水泄不通。
金兰最想看的就是杂耍,朱瑄拉着她下了马车,护卫紧紧围绕在他们身边。他们俩衣饰华贵,奴仆簇拥,气度不凡,旁人一见就知道非富即贵,纷纷让开了些。
朱瑄站定,把金兰拉到自己身前,握着她的手问“老家没有夜市”
台上头戴尖帽、身穿罗衣的伎人正趴在一根长竿上攀援而上,不断凌空做出金鸡独立、玉兔捣药的舞姿,金兰看得目不转睛,摇摇头,随口道“没有也有可能有,只是我不晓得,我没逛过夜市只有那次君山表哥带着我和表妹逛庙会养娘说夜市的地痞闲人太多了,催我们早点回家。”
她刚来京城的时候很好奇,盼着什么时候能逛逛夜市,可惜没有机会出门。过年的时候,趁着热闹,陈君山瞒着祝氏带着她和妹妹逛庙会,虽然那天她和陈家表妹换了男装,养娘还是怕她们被市集的闲汉占便宜惹出是非来,日头刚垂下柳梢的时候就催他们赶紧家去,一路嘀嘀咕咕个不停,弄得她和陈家表妹也很紧张,看热闹的心思都没了。
再后来,好不容易出了一次门,欢欢喜喜到了西苑外,结果就遇上了罗云瑾,紧接着见到了朱瑄那之后就更没机会出门了。
听到陈君山的名字,朱瑄眉头一皱,低头看金兰。
她嫌大帽遮住视线,干脆摘了,彩棚前明灯高悬,五色光影在她脸上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