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路上疯跑,青团儿揪住他的衣领,提醒道:“三娃,你慢一点。”
三娃朝青团儿做了一个鬼脸,然后就跑开了。
青团儿嘀咕道:“真是太皮了。”
这才刚走到家门口,她就看见她娘披上头巾走了出来。
青团儿凑上去问道:“娘,你这是要去哪呀?咱们不是说好了要去山上采山菜的吗?”
青团儿妈也很无奈:“刚刚妇女主任过来通知,让我去村委开会,说是关于什么知青的安置问题。”
青团儿失望地哦了一声。
青团儿妈揉揉闺女的脑袋瓜子:“你乖乖地在家等我,我马上就回来。”
这时,青团儿奶奶站在厨房门口喊道:“快过来,奶给你蒸了打糕。”
青团儿闻言,立马扔下妈妈,屁颠屁颠地跑了过去。
打糕沾白糖,好吃又粘牙。
青团妈失笑道:“这贪吃的小东西。”
待青团儿妈来到村委的时候,空地上已经被人摆上了一排又一排的长板凳,桂芳抢在第一排,正四处撒摸着青团儿妈的身影,待她看见人后,赶紧摆手招呼道:“秋霞,我在这儿呢。”
青团儿妈走过去坐在她的身边,这屁股还没坐热乎呢,就听见村干部扯着嗓子喊道:“各家的代表都来全没?”
大家都自顾自地聊天,村干部的声音瞬时被淹没在人声鼎沸之中。
村干部无奈,只好敲盆警示道:“大家都肃静,肃静,我要开始点名了,来的人吱一声。”
村民们这才安静了下来。
村干部点完名,见人全齐了,才跟大家交代道:“为全面实行上山下乡运动,上面要分配一些知识青年来村里帮我们搞建设促生产,县里让各个村都报一下能接收的人数。”
有人喊道:“别开玩笑了,那些知识青年放着城里的好生活不过,要来咱们乡下吃苦?”
村干部道:“所以人家才叫知识青年嘛,有知识有志向,思想觉悟高。”
“那他们也跟着咱们一起下地种田?”
村干部道:“不种地,哪来的粮食吃?他们要是来了,吃喝肯定是咱们村里出。”
有人不乐意了,当初坏分子的粮食都是他们一家一家凑出来的,要是再来一批知青,那大家岂不是更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嘛,毕竟离秋收还有大半年呢,这地里的庄稼苗苗才刚刚长出来呢。
村干部道:“正因为知道大家的粮食都不多了,所以我才想和大家商量一下,咱们要接受多少人。”
有人问道:“咱不接收不成吗?”
村干部:“不成,别的村子都10个20个的接收,咱要是不接收,村长也没办法和上面交代。”
众人只好妥协,最后举手表决,决定接收6人。
村干部又道:“关于知青住的地方,村里决定先安排在绝户的旧房子里,但那房子太破了,得修整一下,各家的老少爷们儿们,下工后都过来搭把手。”
此话一出,底下一片怨声载道:“每天下地就够累的了,咋还得去给别人收拾房子?”
村干部道:“你们不干也成,那等知青来了,先把他们安排在村民家,之后让他们自己收拾去。”
村民们也不是坏心人,家里地方充裕的人家纷纷都报了名,说可以让知青们暂住在他们家。
青团儿家虽然地方大,但是家里那些多到说不清的粮食,外加后院那十几只兔子,青团儿妈自然不能同意让外人住进来。
毕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桂芳倒是大大方方地报了名。
村干部高兴大家觉悟高,还表扬了这些报名的人家。
等青团儿妈开完会回到家,青团儿已经吃光了一盘子的打糕,正歪在炕上打着瞌睡。
青团儿奶奶则是坐在一旁做针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