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8章 李朝贸易(1 / 3)

在两个多月前,蒲拉姝港,也就是现在的岭南城,郑毅亲自送前往李朝贸易的朱聪、钱瑞,带着三条大船南下,一路沿着大海前往李朝进行贸易,希望开通与朝鲜的商道,如今总算是回来了。

相隔大海,对于他们的情况,郑毅这边也无法及时获悉。

有时候半个多月才能收到一条消息,对这些打通商路的先驱们还真是很挂念。

是以听说他们回来,郑毅马上将虾夷岛,也就是新魏州的事情扔给手下,带着康红姑就赶回了南海城。

朱聪、钱瑞是他最早的时候就拉出来的商贸人才,不仅接受了系统的军事训练,同时也对各项工艺、产品都是知之甚深,加上系统的商贸培训,这次派他们去打通和李朝的商道,也是郑毅寄予了厚望的。

两个多月的时间,两人带着三艘大船披荆斩棘,跨过万里海域在李朝换来不少东西。

郑毅赶回来的时候,大量的米粮已经开始入仓,这些都是他们从李朝那边换来的稻米。

李朝南部的气候还算是不错,几乎与倭国一样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就是稻米。

后来才由明朝传入玉米,也成为李朝一种比较重要的经济作物。

但是当前李朝还是以稻米和大麦、小麦为主的。

此次三艘船一共运来粮食数十万斤。

还有各类的蔬菜、水果、豆类。

更有不少的布匹,都是白叠布。

白叠布的另外一个名字就叫做棉布。

其实明朝棉布已经很普遍了,很多边疆地区也在种植。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小康及以上的家庭都会使用棉布。

只是郑毅所在的外东北,地理位置偏僻,距离棉布产区实在太远,得不到棉花也就不可能有棉布了。

李朝却不一样,这个是大明朝最合格的小弟,基本上大明朝有什么,李朝这边就会有什么。

虽然无法种植棉花,但是棉布这东西确实不缺的,每年都从大明境内运输很多回来。

当前的李朝,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就是明朝,另外一个伙伴是隔壁的倭国。

他们对于北部的海疆根本没什么了解,有了解也不过是渔民打渔回过来。

是以郑毅和朱聪、钱瑞交流他们这次行程的时候。

竟然还听到个笑话,他们登陆点在咸镜南道的元山湾。

此时的元山湾还不是后世的那座大港,但也多少形成了集镇。

当地的李朝人看到三艘大船到来,刚经历壬辰倭乱不久的他们,马上敲锣打鼓的示警。

还以为是倭国人再次来打他们了,搞得朱聪两个人和船上的汉人平民是哭笑不得。

不得已之下,朱聪只能带着人亲自登岸,挑着大都督府的大旗要求面见当地官员。

那些人还有些不信,汉人他们也不是没见过,哪有这种打扮儿的汉人?

当时就有胆子比较大的站出来,一口流利的中原话质问他们为何假扮汉人。

朱聪当时就有点懵了,他可是正儿八经的汉人,祖祖辈辈都没换过民族。

怎么到了李朝反而成为假扮汉人了?而且这些人中原话说的咋这么溜呢?

人家听到朱聪的质问,当即将帽子一摘,露出自己的那高高的发髻。

意思是看到没,真正的汉人都是留发髻的,你们那最多算是和尚。

朱聪苦笑不得,郑毅麾下这些人,为了方便统一都是留的平头。

还真是跟大明朝的流行装束不太相同。

大明理学盛行,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以从小到大都不会去剃头或者剃掉胡须,最多也就是为了美观简单的修剪一下,但是整体还是留着发髻、留着胡须的模样,不留头发的只有一类那就是和尚,不留胡须的也只有一类就是太监。

李朝这些人当即得意起来,没话说了吧?就知道你们都是假冒的,充当什么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