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1章 压制辽东(1 / 3)

康红姑与王昆山谈了很久,大概了解了王昆山的想法,也是郑毅最初就制定的策略。

那就是坐等李朝大乱,趁机收服李朝民心,让这些李朝的平民接受关外大都督府的统治和管理。

最终毕其功于一役,彻底的击溃李朝的诸多势力,将李朝与关外进行合并,谓之为和平过渡。

李朝与关外不同,这是个国家,而且还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度,李朝立国两百多年,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根深蒂固,没有将百姓逼上绝路的时候,百姓还是认可李姓对这片土地的统治,人口几百万又不能强硬征服,只能慢慢的操作。

本来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跳动李朝动乱,让李氏内部乱起来,进而带动整个李朝的动乱。

没想到建州突然插了一杠子,在李朝打的是热火朝天,大大的消耗了李朝的国力。

现在努尔哈赤又来了,皇太极被逼的南下全罗道,倒是让局势更加的混乱了。

王昆山觉得不需要太久,整个李朝就会乱成一锅粥,加上李倧、李等人出手,那李朝就是万劫不复。

这个期间只要大都督府随意的用把力,就能将百姓的人心收过来,然后一步步征服这座丰饶的地方。

康红姑对这样的大计划没什么见解,她喜欢做的就是率领千军万马征战八方。

在通沟呆了几天,工程部的人从李朝来到鸭绿江畔,在这里修筑跨江桥梁。

然后从通沟这里修筑一条道路,与唐州府的吉/林城和长/春城进行连接。

这道路修筑好之后,就会大大增强关外与李朝的联系,同时也更方便关外军向李朝派遣军队。

如今王昆山在李朝也积蓄了不少的实力,光军队就差不多有十几万,还有百多艘的海军舰队辅助。

也随时都可以从吴州府金山湾调集舰队支援,除了没有名义上的占领,已经形成了实际上的控制。

尤其是咸镜两道和江原道的矿山开采,基本上都在关外军的控制之下,百姓也逐渐接受了关外军的存在。

进入工坊和矿场做工,加入到关外军的商铺、货场、农场进行劳作,逐渐的将关外军当做了自己人。

东部的一些李朝官员,也早已不知道什么是李氏,大多都投入到关外军的麾下听命。

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但这些声音无伤大雅,一旦发现很快就被清除掉了。

李朝这边设立了许多的学堂,李朝的孩子们都是免费进入学堂来学习。

学堂教授的都是关外军编制的教材,从古到今都是详实的梳理过的。

从商末周初的箕子远走半岛建国,到两汉对于这座半岛的统治。

字里行间都贯彻着一个意思,大家本来就属于是一家人。

有相同的血脉、相同的根,相同的文化、相同的魂。

不需要太久,等到这批孩子长大,就只知道中原华夏,而不清楚所谓的李氏了。

就连李氏在这些书上,也将老祖宗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源于中原的哪个支流。

这一切都为了最后的收服,这个时间比郑毅当初的设想都要快上很多。

康红姑不理解那么多弯弯绕,但是他相信王昆山在军事上的能力。

也相信郑毅安排的这些大都督府的各级人才,会将李朝处理好的。

她带着队伍重回赫图阿拉,在这里筑新安城,直面关墙内的明军。

此时已经是阳春三月,整个关外已经开始复苏,整个前期战役也接近尾声。

康红姑这边平定整个建州,将努尔哈赤撵到了李朝,直接对抚顺所、铁岭卫、辽海卫、三万卫形成压制,而李源也征服了辽西和岭南蒙古诸部,将战线推到了辽河套,压制沈阳中卫、东宁卫、广宁三卫、义州卫、宁远卫等地。

两部人马代替原来的蒙古左翼诸部和建州、海西诸部,彻底的将辽东的关墙围在了里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