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他正好有了理由去一趟不远的菲律宾。
然而,律风好像提前预判了他的思绪,一周有三天,都有新的信件登门。
“师兄,见字如面。鱼平大桥的工棚建好了,是我们中国特色的防风保暖抗地震,特别宽敞漂亮,以后结束了主桥建设,可以直接改造成过桥收费站。”
“师兄,展信佳。最近菲律宾又到了台风季,按照气象局的预估,今年会出现和利苏一样的超强台风也说不定。”
律风的担忧,通过信纸传递到殷以乔手上。
简短的只言片语,还没能细细品读,新闻频道播出的鱼平大桥开工典礼,就出现了律风的身影。
新闻主持人字句清晰,认真说道:“菲方表示,中国再次证明了他们愿意与菲律宾一起,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可殷以乔的全部注意力,都在安静站立于角落的设计师身上。
律风穿着整齐的衬衫西装,正式的三件套勒出了瘦弱的腰身,又因为他笔挺的姿态,脱颖于众人之中。
在这种聚集了众多政要的会场,律风不过是面无表情的工具人。
然而,殷以乔的视线里却只有他一个。
这么多年过去,曾经坐在南海隧道开工典礼现场负责鼓掌的小设计,变成了总设计师。
律风西装革履的样子,叫殷以乔骄傲又欣慰。
似乎自己心中曾经稚嫩的师弟,变为了许多人的倚仗,在他触及不到的地方,自信地撑起一片湛蓝天空。
他还没来得及仔细欣赏律风的成功人士风范,电视机画面就切给了绝对主角鱼平大桥。
从黑板上即兴诞生的桥梁,终于拥有了震撼人心的效果图。
粗壮的钢管斜桩,以Y字形结构,轻松撑起了双层宽阔通路,在清晰的电视机上,展现着中国基础建设的实力。
这样漂亮、雄伟的桥梁,带有与生俱来的中国特色。
气势如虹的渲染掠影,仿佛是又一座世界奇迹,拔地而起。
殷以乔勾起笑意,很难相信这座桥建设在困扰了菲律宾百年的地方。
哪怕他一直觉得,律风去得太久,工程完成得太慢,也无法阻止他客观地评判——
只有天才,能够在一年内设计出这么惊天动地的桥梁。
电视机仿佛听到了他的夸奖,镜头又给到了巡视鱼平大桥现场的天才。
律风穿着短袖,戴着安全帽,跟身边同行的同事穿着相似,却显得面颊消瘦、胳膊纤细。
哦,殷以乔忽然就不高兴了。
什么成功人士,什么顶天立地消失殆尽,只剩下一个念头:原来,西装还能让人虚胖。
殷以乔升起长辈一般的感伤,抬手拍下电视里穿短袖走工地的队伍,发给了律风。
“你看你,瘦了。”
鱼平大桥开工典礼之后,桥梁建设进度按照中国速度该有的标准,突飞猛进。
哪怕是一滩异国烂泥,也会在中国制造的定制液压锤下,一点一点竖起坚固不倒的桩基。
施工现场,每天都是吵杂的声响。
固定八小时的安全施工时间,从早上持续到傍晚,扬起不少灰泥尘土。
律风常常在工地上监工半天,到食堂吃饭一张口,都能尝到干涩泥土的味道。
这可能是他遭遇过最艰苦的施工环境。
又热又潮,头顶烈日。
实在谈不上什么舒适,甚至脱下安全帽,都能感受头皮蒸桑拿似的湿热难耐。
然而,再难的境况,他的笔落在信纸上,写出来的都是好心情。
“师兄,一切平安。”
律风吹着电扇,皱着眉认真写字,“昨天下了一场大雨,鱼平大桥工地特别凉快,顺便还放了半天假,食堂做了刨冰——”
小学生日记还没能编完,咚咚咚急切的敲门声就响了起来。
“律工!”钱旭阳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