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庆之哪里想得到,丁谓把二人讨论战术的谈话,都偷偷记录了下来,准备整理成一部兵书传世?
并且在这部兵书里,他只是类似于尉迟恭那样的勇将,丁谓才是真正的兵法大家。
不过,即便想到了,作为一个接受过二十一世纪社会吊打的人,韩青也不会太在乎丁谓的作为。
比起传统士大夫眼里“立功、立德、立言”这三件不朽事业,韩青更在乎眼前实际。只要丁谓肯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他就不介意给丁谓做绿叶。甚至不介意丁谓将自己写得更笨一些,以衬托“丁子”的神机妙算。
大概是有点儿心虚,丁谓在写完当日的“兵法”之后,便拿打起十二分精神,继续处理城中的军中大小事务。
他从政经验丰富,头脑聪明,能力卓越。只要用心去做,还真没多少事情能难得住他。
甚至一些混入地方官吏队伍中,却还没找到机会对城外敌军做出响应的纯阳教骨干,也被他提前一步给挖了出来。
如此,韩青需要分心的事情就更少,能用在领兵作战方面的精力也更多。根据武又等人骚扰敌军的效果,不断调整战术细节和手段花样,把吕子明和此人麾下的纯阳教徒,给折腾得苦不堪言。
结果,根本没等到第四天,第三天上午,吕子明就果断放弃了对掖县的攻打,带着麾下的土匪们,大步向西南方的平度“转进”。
能做上纯阳教的法王,吕子明也非一名莽夫。为了避免韩青率部尾随追杀,特地留下右护法张亮,带领五千精锐负责断后。
张亮在加入纯阳教之前,曾经做过县尉,算是纯阳教核心人物当中数得着的“知兵者”。因此,接到命令之后,立刻将五千弟兄分成了左中右三部。
左部三个营,离开掖县五里之后,就攻占了一处名叫侯家堡村落,结阵死守。
右部三个营,则在侯家堡二里外的黄叶岭,与左部互为犄角。
张亮自己,却带着四个营的中部,撤到了二十里外的明堂山,于山顶扎营,一边抓紧时间睡觉恢复体力,一边准备凭借险要地形,跟追兵周旋。
这一招,从战术安排角度上的确可圈可点。如果顺利实施,至少能将追兵的脚步拖住三到五天。
然而,吕子明和张亮两个,却忘记了考虑士气和人心。
大部分被煽动起来造反的纯阳教信徒,都是出于头脑发热,或者对吕大仙的迷信。如果吕子明带着他们势如破竹般攻下数座县城,他们的头脑自然会越发狂热,作战之时也死不旋踵。
而现在,掖县城没有攻破,吕子明就主动撤军了。理由是掉头去攻打更富庶的平度,明眼人谁又看不出来,他是被韩青折腾怕了,才找了个借口逃之夭夭?
此外,纯阳教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信徒,其教义内,当然以劝人向善和替天行道的成分居多。而吕子明仓促起兵,却是为了响应姓杨的人贩子,所作所为,跟教义南辕北辙!
战事不利,名声还烂了大街,即便再虔诚的信徒,心中狂热程度也会大幅下降。
心中狂热没了,对于个人的生死和前途,当然就会考虑得多一些。
吕子明带着两三万人马,见到韩青还要跺着走。被留下断后的弟兄只有区区五千,跟送死还有什么分别?
假如是为了吕洞宾大仙去死,许多信徒们还心甘情愿。为了人贩子去死,有几个信徒能够瞑目?
疲惫、士气低落、信仰坍塌,这样的队伍,怎么可能打得了仗?没等韩青带兵追上来,留在侯家堡死守的纯阳教信徒,就自行崩溃了。
几个香主联手做掉了堂主,然后带着军中仅有的数百吊铜钱逃之夭夭。
底下的都头、伙长们,发现堂主带头逃命,也将各自能看到的牲畜和浮财划拉划拉,卷起来各奔东西。
侯家堡的里正侯全,原本就对纯阳教所宣扬的那一套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