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
汉武帝刘彻稳坐于宫中,董仲舒坐于一旁。
窦太后则是在自己宫里,一宫女给她按摩。
“高祖不喜儒学,那时就把儒学差不多掐断了。”窦太后幽幽道,“文帝景帝主张由无为到有为、由道家到儒家,这正是哀家一直想要的。”
宫女不敢回答,窦太后自己又自顾自说了下去:“可这后世提到了科举,提到了‘学而优则仕’,这让哀家如何放心?”
宫女只是小心翼翼伏地上,不敢搭话。
窦太后也不期待有人答话,闭目沉思起来。
未央宫,刘彻与卫青同观神迹,这时有人来报,董仲舒来了。
刘彻忙命人备好席位。
“陛下,汉初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
“那些都是顺应时代,如今这些思想根本不适合了,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采儒家“兼容”与“发展”特性,方可与时俱进。”
董仲舒一来就表明自己的观点。
“此神迹曾言,后世所采乃儒学,一千多年的历史足以证明他适合一个国家的国情。”
汉武帝刚从天幕那知后世所取为儒学,而诸子百家思想虽有流传,却也被打击得差不多了。
儒家听董仲舒之言,顿觉有道理。
汉武帝道:“此前丞相卫绾曾奏言‘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朕已同意。”②
董仲舒道:“陛下圣明。”
汉武帝道:“只是太后那,太后坚决不同意此事,她会从中干涉,待朕寻个完全之策。”
卫青,霍去病,董仲舒,东方朔等人皆一一拱手,等待那天的到来。
隋朝:
“报,文武官员考试快结束,待陛下诏令。”
隋炀帝接过折子,念道:“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人参加科举。”
如此之巧?
这神迹偶显于天际,便告诉他一个消息。
科举延续了一千多年。
这说明,后世之人很推崇这样选举人才的办法。
不过也是,寒门难出贵子,他知阶级差异很难打破便提出了这样的选举方法。
如今被后世之人认同,大大鼓舞了他继续进行这国策的决心。
唐朝:
完善科举制度的李世民,欣慰开口:“看来我大唐还是未出现贤才埋没的情况。”
底下之人无不微笑点头。
在梦中出现了“薛仁贵”,受神迹影响,他已派人去寻。
如今得知科举为后世寒门创造了那么多条件,他心里很欣慰。
同一时空,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
女皇亲自坐于宝殿,眸子微阖,李显战战兢兢站立于旁。
“陛下设立了殿试,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底下官员反对道,“此前并未有此先例,陛下当三思。”
“文有宰相,武有将才。”她威严道。
此前见天幕上有关玄奘法师的传说,她便来看了,本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没出息从中得知许多东西。
比如,世上真没有长生。
太宗皇帝后期陷入“长生药”风波,她经历了那件事。
又比如,明朝,又比如,往后一千多年。
这大唐到后来到了面目残非那一步?
她一个女人,走到今天,经历了颇多争议。
如今,只是提出一个有利于大唐的制度,便遭到了很多官员的反对,就因为她是个女人。
“陛下,我大唐自贞观之治以来,兵强马壮,民安国富,陛下为何如此重视武将?”
“武将乃乱世之顶梁,臣等知陛下深思熟虑,可科举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