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公停下脚步,不答反问:“你选择哪个?”
“针对长木生产大队的情况,我比较想选第一个。”
大叔公挑眉,“针对长木生产大队的情况?长木生产大队有什么情况?”
大叔公瞬间释放出威压,叶蓁感觉到庞大的压力,咬牙回答:“我观察过长木生产大队的孩子们,发现这里的孩子都有很高的文化素养。这些孩子跟外面的孩子相比,他们的文化水平可以达到初中级别。”
“也就是说他们知识储备量充足,不需要再进行基础类的文字教学。所以我想在这里建立一个大学类的技术学院,根据当地的环境,因材施教。”
“咱们长木生产大队目前最需要两样技术,一样是农业现代化技术,一样是科技现代化技术。因此,咱们的学校可以往这两个方向发展,重点培养技术型人才。”
大叔公拧起眉头:“什么是农业现代化,什么是科技现代化?”
叶蓁解释两个名词的意思,“简单来说农业现代化技术就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业,比如我之前制造的黄豆种植机器,这个机器就是先进科技的一种不成功的尝试。科技现代化技术则跟科技技术有关,这个不好解释,简单来说就是用电带动自动化。”
她的解释很笼统,严格来说完全没有解释出两个名词的真正意思。
不过叶蓁不再继续解释,她觉得大叔公应该能明白自己的意思。
其实大叔公只能明白一半,大概是农业现代化技术只能明白农业技术四个字,科技现代化技术只能明白技术两个字。
只是他辈分高,在小辈面前习惯端着,没好意思继续提问。
叶蓁以为大叔公懂了,大叔公则不懂装懂,俩人的话题继续。
叶蓁一路走一路给大叔公讲述自己的计划,大叔公越听越迷糊,但是迷糊之余不免产生‘好厉害、不得了、很好、可以尝试’之类的想法。
俩人谈了很久,谈到最后大叔公彻底懵圈,完全听不懂叶蓁在说什么。
叶蓁问:“大叔公,您觉得可以吗?”
大叔公心里叹气,叶蓁后面说的东西他一个字都没听懂,哪里知道可不可以?
不过他总觉得叶蓁说了不得了的东西,想了想严肃点头:“按你说的办吧。”
叶蓁松下一口气,终于说服大叔公了!
“咱们现在还没有学校,所以我想尽快建造学校,然后尽快进行第一个学年的招生。”
大叔公摆了摆手:“这事急不了。最近是收豆子的时候,过一段时间又是秋收时节,都不适合建房子。咱们这里过了秋就是冬,冬天时大雪封山,家家户户都居家猫冬,更不适合建房子。”
“这样吧,今年咱们重点讨论学校的发展模式,来年开春再组织大家伙建学校,你觉得怎么样?”
大叔公把话都说了,叶蓁还能说什么?
“听您的。”
大叔公打了个哈欠,叶蓁看一眼手表,不知不觉已经晚上二十二点了。
这里的人习惯晚上十八点左右睡觉,现在比平时的睡觉时间超出四个多小时,怪不得大叔公连连打哈欠。
“大叔公,咱们今天就聊到这里吧,我先回去了。”
大叔公走到柜子边拉开柜子,拿出一截蜡烛递给叶蓁。
叶蓁接过蜡烛,点燃蜡烛才往外走,“您早点休息,明儿见。”
大叔公送叶蓁出门,目送叶蓁走远了才关上门。
与此同时,远在长木市区的沈北、赵仁国以及赵仁川三个人正鬼鬼祟祟走出招待所,三个人融入夜色,穿过几条昏暗的街道后进入市区最出名的黑市。
赵仁国和赵仁川第一次来黑市,不免胆战心惊起来。
赵仁国小声问:“沈北,咱们就这样进去吗?”
赵仁川看向沈北,三个人中拿主意的那个人是沈北。
沈北摇头,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