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两千,台湾驻军八千,由福建派人去治理,务必让岛上的百姓尽快从郑氏的剥削中缓过来。
说实话,他们还得感谢郑经在岛上的胡作非为,不然他们也没法那么顺利的派人过去。
郑经死的快,郑氏一族也没剩几个能打的,几个小孩儿被人裹挟着勾心斗角,朝廷大军过去后直接将他们尽数抓起来送到京城问罪,还不如直接和他们老子一样干脆死在海上。
施琅施将军可能觉得打的太容易不过瘾,前不久又旧事重提,“倭贼盘踞海外为祸,自前明起已有百余年,今锐气正盛,可效元祖之事,提中国之兵伐之,永绝倭患,安定东南。”
这主意的确不错,皇上看了之后热血沸腾,恨不得能亲自出海扬帆远征。
可惜现在不是兴师动众的时候,和隔着老远一片海的倭子国相比,还是西北的准噶尔和北边的老毛子更需要防备。
隆禧听的也是热血沸腾,眨着星星眼感叹道,“希望施琅将军不要太失望,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要不是西北那边准噶尔不老实,北边的老毛子也总是过来挑衅,让施琅一鼓作气打下倭子国的确再好不过。”鳌拜幽幽叹了口气,“咱们这边开了海禁,倭子国那边还关着呢。”
前朝末年,也就是太.祖皇帝带着他们在关外南征北战的时候,倭子国那边也乱了好一段时间,新上位的家伙叫什么他没记住,不过没关系,倭子人叫什么不重要,他知道那边的大致情况就行。
大清这边为了防止沿海百姓和郑氏勾结在一起,所以才有了海禁和迁海令,倭子国那边好像是和传教士过不去,任何人都不能新那劳什子天主教,一旦发现就是杀无赦。
传教士在那边活不下去,要么哪儿来的回哪儿去,要么就拐弯来他们这儿。
那个不知道叫啥的部落首领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连续下了好几次所谓的锁国令,禁止倭子国的船出海贸易,禁止倭人和海外往来,偷渡者要处以死刑;禁止天主教的传教活动,对潜入倭子国的传教士手段狠辣,要么赶走要么关起来,不让天主教有任何满眼的可能;除此之外,还对抵达倭子国的外国船只进行严密的监视,想交易必须在他们的人眼皮子底下进行才行。
鳌拜为什么那么清楚,因为他年轻的时候胆大包天,没少想跟商船出海,后来被揍了一顿才歇了心思。
他不光知道倭子国的首领有病,还觉得那家伙简直和钱有仇,就倭子国那丁点儿大的地方,也不知道他有啥好锁的,只留了两个地方给商船贸易,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准去。
当然,这个禁令不包括他们这边的商船。
整个倭子国,除了他们这边的商船能到各地领主的地盘去,其他就只有那边首领亲自准许的朱印船才能去。
朱印船,就是带着“异国渡海朱印状”的船,船主要么是各地的领主,要么是那边首领的家臣,总之一定和那边的首领关系亲密,不然还拿不到那个“异国渡海朱印状”。
但是吧,财帛动人心,上头的禁令越严,下面就越想找事儿。
那个大首领害怕底下的领主实力变强,禁止他们和外面通商,那些领主肯定不乐意听他的,他们也想变强,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谁还每个梦想了咋滴?
于是首领对那个朱印船的管制就更严了,甚至直接禁止底下的领主拥有载重五百石以上的大船,不然他们壮大实力,大首领那边会非常不安。
鳌拜最开始知道这事儿的时候都要笑死了,五百石,大船,他们怎么那么搞笑呢?
大清的商船随随便便都能六七千石,那些出海的大船更是能到一万多石,五百石的商船对他们来说连出去一趟都不值得,就那点儿货物,还不够船上那些人的辛苦费嘞。
丁点儿大的小国就是这样,办事一点都不大气,抠抠搜搜跟什么似的,也不看看他们大清什么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