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太师摇头晃脑,找回小阿哥后心情极好,回想起以前的落魄也不生气,甚至还觉得挺有意思。
落魄就落魄,反正都打不死他,现在四个辅政大臣里面他是老大,只要出门听到别人喊“鳌太师”,前半辈子受的苦都值了。
隆禧等了一会儿,看这人完全没有继续往下说的意思,只能把问题藏在心里,准备回宫之后亲自解密。
牛钮正在院子里摆弄他的箱笼,这宅子只有他和几个将仆人,平日里冷清的很,还是头一次进来那么多人。
他想的很好,借个院子给鳌拜安排事情,小家伙最多在他这里待一两天就得回京城,皇帝和其他长辈都在京城等着,鳌拜不会在这里留很长时间。
对百姓来说,白莲教造反很可怕,反贼杀人不眨眼,城里城外的百姓都过的提心吊胆。但是对鳌拜这样的大官儿来说,这事儿还不够资格让他管。
要不是七阿哥失踪,他都不会离开京城。
牛钮不觉得鳌拜能认出他的身份,正如他不觉得隆禧知道他是谁一样,皇长子流落在外不是什么好名声,关于他的事情皇家一定藏的严严实实。
然后,他就发现他的想法和皇家的想法有点偏差。
难道是教育方式的问题?
是他太古板了?还是京城的满洲勋贵根本不在乎这些?
这种事情都能传的人尽皆知,他们是不是哪里不太对?
他承认满人入关不久,可能有些观念和汉人差别很大,但是也不能差那么多吧?
牛·从小在武涉长大·十七岁之前一直以为自己是汉人·钮:你们是不是哪里不对劲?
鳌·丝毫不觉得他们有哪儿不对·拜转身看向一直照顾大阿哥的嬷嬷,眼神中也透着一股子“这是不是有哪里不对劲”的意思。
嬷嬷:……
她只是个下人,哪里管得了那么多?
大阿哥毕竟是皇长子,太皇太后做主将他送出宫,银钱花销方面没少了他们的,她是太皇太后特意选出来照顾大阿哥的奶嬷嬷,自然盼着阿哥爷有朝一日能回宫。
但是她盼着不代表阿哥爷也盼着,在离开京城之后她也就熄了那份心思。
大阿哥刚被送出来的时候的确是按着皇子出宫寄养的条件来的,只是没有选内大臣代为照料,之后的二阿哥、三阿哥也都是如此。
太皇太后不愿意把事情闹的太僵,想着有朝一日皇帝回心转意和皇后好好过日子,她还能找个借把大阿哥接回宫。
有大师批命说他们大阿哥命格不稳,要小心谨慎,命格稳了之后再接回宫,和以前那些把儿子当成闺女养的人家差不多,只是找个借口而已。
宫里的事情没有人敢深究,这么一说,他们大阿哥就能光明正大的以皇子的身份回宫了。
但是他们没有等到皇帝回心转意,只等到了皇帝废后,废一次不过瘾,还想废第二次的那种。
太皇太后心力憔悴,大阿哥的生母笔什赫额捏福晋私下里找了她,说是不指望能让阿哥回宫,只求他能安安稳稳长大。
既然大阿哥已经不可能回宫,不如远离京城这个是非之地。
嬷嬷的孩子没能养活,夫家又出了意外,笔什赫额捏福晋找了她,太皇太后也没有反对,她就这么带着注定无法被父亲承认的小阿哥离开了京城。
他们都离开京城了,河南这地界儿又没几个满人,阿哥爷长大了要读书识字,她就学着周边邻居,直接把阿哥送去附近的私塾书院去了。
阿哥爷记事的时候他们已到了武涉,她也没打算教阿哥说满语蒙语,笔什赫额捏福晋说不喜欢阿哥和京城再有牵扯,能听懂满语蒙语对阿哥来说不是好事。
早年的事情闹的整个京城都知道,他们阿哥不在京城还好,要是回到京城,那些流言蜚语也能杀人。
要不是前两年宫里太皇太后传话让她和阿哥爷说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