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发榜没几天,就是殿试。
殿试当日清晨,众位贡士在宫门口排队等待检查入宫,入保和殿参加考试。
本次殿试的题目是关于如何预防和救治天灾的。
每年大齐都有地方发生天灾。
这个题目可大可小,全看个人理解。小的写,有人联系到了具体的天灾,给出了一套方案,还有人继续炒西北旱灾这个冷饭,将会试时的一些观点搬了过来。赵疏桐仗着殿试不会黜落,天马行空地往大了写,描绘了现代时他经历的防灾减灾救灾机制。
无灾时要宣传防灾知识,提高民众的安全意识,各地设置灾难监察点,让专门的学者监控侦查灾难情况,在灾难来临前能及时预测并通知到百姓躲避灾害,最后还写了灾难发生时要如何应对。天灾的消息如何上报,建立怎样的问责机制。
赵疏桐觉得古代应对灾难的机制就只有个仓储备荒,然后在灾难来临后再派人赈灾救灾阻止灾后重建。开仓救灾要种种复杂的手续,官员赈灾的时候中饱私囊,连这两点都做不好,大大地降低了人们在天灾面前的存活率。
裴侍郎等殿试结束,问过赵疏桐答卷后,差点没把胆大包天的赵疏桐给喷死。他不知道这个精明的哥婿,怎么在殿试的时候突然变得天真了。就赵疏桐提出的这个烧钱玩意,中间还不知道滋生多少腐败。嫌弃大齐救灾机制简陋,你这个是不简陋了。但那群肉食者连那么简单的东西不愿意做好,给个完善的让他们贪的更容易吗。
何况大部分的天灾,通常来的又急又快,根本预测不到,能预测到的有时候来不及通知百姓就可能发生了,如此在各地建立类似国子监的预测灾难的机构根本不划算。赈灾自古就是个油水活,让地方自己建立救灾赈灾的体系,拨给这个机构的钱粮在灾难来临的时候,未必能用到百姓身上。
赵疏桐的答卷处处在为百姓着想,其实只是肥了与此事有关的官员的口袋。
赵疏桐的脑子一直清醒,被老丈人骂了一通就更清醒了。
他在考场上这么写,也是在经历过末世之后,目睹太平日子下还有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物伤其
类罢了。
在封建时代,许多的读书人千里做官只为钱。或者一开始有些风骨的,最后也难保不被官场的风气同化了。
就算有一项制度的出发是为百姓好,但是在有心人故意钻漏洞的情况下,往往会成为一把指向百姓的利剑。
历史上失败的变法往往有这原因在内。
赵疏桐分析到这里,脑中一个清明,他知道岳父为什么骂他那么狠了。
岳父大概是以为他上赶着寻死想变法呢吧。但他还真没这个想法。历史上变法者,无论失败成功,大都不得善终,他不想为家人招惹这些麻烦。失去了再拥有的东西,即使他一开始还能理智看待。但这么长时间的温水煮青蛙,让赵疏桐不敢拿自己的亲人冒险。
再者,如今这个时代,百姓连肚子都吃不饱,从上边改革,其实不如从下由上地慢慢改良,等到全大齐人都生活富足了,或许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就会逐渐产生推动它前进的力量了。
时代的前进,靠伟人,但也靠人民群众。
赵疏桐觉得自己并没有那个卓越的眼光能引领社会变革,他前世不是学政治的也不是学哲学的更不是学社会学的。初入官场,他还要学的有很多,能为百姓做的就是多找些粮食来帮助他们填饱肚子,利用异能多多改善这个时代的粮食作物,也算是穿越一场回馈给此方天地的一点善意。
赵疏桐如此想,发现他因为科举而懈怠的异能一夜之间由一级升到了两级。
三天后,贡士进宫听取名次。
大部分的人名次变化都不大,裴晗因为好相貌被点为了探花郎,游街的时候被扔了不少荷包锦囊,让曹氏酸了好几天。谢启从三十八进为三十五,赵疏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