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的他怕是早已颓废消沉了。
当教书先生就意味着,大部分的时间都要耗费在课堂的教学之上,想要在举业上再上一层怕是不大可能了。
杨秀才虽是不甘心,可妻子病弱女儿年幼,哪里还能再陪着他煎熬。
思来想去,能去胡家当教书先生是目前最好的去处了。
午后的天气有些阴沉,远处的灰暗的天空,警示着变天的前奏。
胡长贵的骡车赶得飞快。
“嘚嘚嘚嘚”的蹄声伴随着上下颠簸的一路前行。
杨秀才一家并未同行。
他们还有不少事情需要处理,约定五日后,他们一家自己顾马车前往望林村。
珍珠让胡长贵给了二两定钱,算是提前预支两个月的薪水。
杨秀才感激万分,他虽然一直在摆摊代写书信兼在书坊接抄书的活计,可是,两夫妻的身体都不大好,不时生病抓药,加上女儿年幼,不时的风寒发烧,这些日子,不仅没攒下银子,还倒欠了老丁头几百文钱。
他借住城隍庙数月,庙里的大人和孩子对他家的照顾不少,而他们一家不能替大伙分担一二,反而给老丁头添了不少麻烦,他怎能不心怀愧疚。
有了二两定钱,把欠老丁头的钱银还上,再给庙里添补些米粮,他才能安心的去望林村当教书先生。
等杨秀才把手头抄书的活计赶完,一众人依依不舍的挥别。
杨秀才一家坐上雇来的马车朝未知的望林村前行。
赶车的是个花白的老把式,常年在县城附近出没,对于望林村也有几分印象。
“那是个三面环山的小村落,旱地多水田少,比不上别的村落富裕,虽然靠近山林,可是猎户也不多,那泰行山脉古木参天林海莽莽,等闲人不敢进山。”老把式边赶车边唠嗑着,“杨秀才,你们一家去哪里干什么呀?”
老把式是认识杨秀才的,他时常穿梭于县城的街道边,对于底层的各色摊贩多少了解些。
“有个老朋友在望林村,小生前去拜访。”杨秀才含糊应道,胡家的学堂还未正式建成,他不好把话明着说。
去拜访朋友?老把式看了一眼满车的行李物件。
杨秀才脸颊微热,方晟在胡家,他确实也是去拜访。
在马车上颠簸了一个多时辰,望林村的村口遥遥在望。
老把式把马车往村口的土石路上赶。
一个瘦弱的身影朝他们猛招手。
“爹,是阿青哥!”小姑娘激动地朝身影挥手。
杨秀才赶紧扶着闺女,马车颠簸,一不小心掉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
“阿云,你们可算来了,我都等了好久啦。”阿青跑上前,一脸笑意。
老把式拉住马车,“小哥,杨秀才的行李不少,村里的土路可还通畅?”
“很通畅,胡家新修的青石路,路面平整宽敞,稳着呢。”阿青一溜烟跑到前面指路。
马车缓缓朝前驶去,转过岔口,一条笔直平整的青石路跃入眼帘。
路的两旁堆积着不少还没来得及铲走的碎石泥土。
果真是新修的呀!
老把式感叹的看着平坦的青石路,能这么大手笔的在乡村修建一条青砖路面,可不是普通人家修建得起的。
马车上了青石路,果然平稳许多。
“娘,这路修得真好,一点都不摇晃了。”阿云娘被马车颠簸了半天,脸色早就白中犯青了,阿云拍拍娘亲的背部,稚嫩的安慰着她。
阿云娘缓和了胸口翻涌的呕吐感,勉强朝女儿笑了笑。
杨秀才忧心的看着她,“再忍忍,马上就到啦。”
“这里!这里!”阿青在一处新建成的屋舍前狂挥手。
马车渐渐地停顿在屋舍前。
“这里昨天刚建好,村里的人知道你们今天到达,所以前几天一直在赶这边的进度,昨天刚好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