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方阵实在过于庞大,连绵数里呢,后方很难及时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比较简单可靠的手段向后方部队传递信号了,而旗帜无疑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式。
戚继光编练浙军的时候就研究出了一套旗语,遇到敌军阻隔,骑兵无法及时传递军情的时候,就用旗语传讯,于是,跟浙军交战的倭寇和鞑靼骑兵都很崩溃地发现,任凭他们怎样虚张声势制造战争迷雾也没用,浙军只需要在高处挂起几面骑子,就可以将他们的真实情况传递出去,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就是戚某人正义的铁拳了。神武军作为浙军的徒弟,自然也把这套在边军将领看来没啥卵用的东西给学了过去。不过由于时间太短,他们学得还不够精,只能用旗语传递一些比较简单的信息。比如说挂起火红旗子,就表示前锋即将接敌,中军和后军作好准备;挂出两百火红旗子,就表示已经接敌,战斗异常激烈;挂出三面火红旗子,就表示前锋支撑不住了,中军向前移动增援……挂出黑色旗子,则表示取胜无望,全军压上与敌军死战到底。
那撤退该打什么旗子?
哦,神武军上下一致认为他们一履战地,不胜则死,压根就不会去考虑什么撤退,所以“撤退”这一旗语大可不必。
火红战旗竖起,八千延绥子弟兵齐声怒吼:“死战!死战!死战!!!”
最前沿两个方阵中,陈昂和周隆怒喝:“步弓手,标出射界!”
手持十力弓的步弓手越众而出,排成一排,按不同角度接连射出三支箭。那三排箭斜斜的插入地面,分别钉在六十步、四十步和二十步处,每支箭上都有一根红色飘带,在寒风中猎猎飞扬,格外的显眼。箭完这三箭,步弓手依依不舍的转身返回方阵之中……之所以是依依不舍,那是因为科尔沁骑兵距离他们已经不到百步,马上就要进入步弓的射程了,他们还渴望着能够在大明将军面前一显身手,用手中强弓将科尔沁骑兵射成刺猬呢,这个时候返回方阵中……
真有点儿不甘心。
但不甘心也没用,军令如山,胆敢不服从的就只有死路一条。
“炮兵准备!”
“炮兵准备!”
“炮兵准备!”
怒喝声连绵不绝,一个个方阵里,炮兵都在摇动曲柄,调整着炮口的仰角。由于实心炮弹打人效果实在不怎么样,神武军普遍对这玩意儿缺乏兴趣,所以装填的是清一色的霰弹。霰弹自然是水平发射效果最好的,他们稍稍调整一下就行了。
科尔沁部也没少与明军交战,对如何对付明军的火器颇有心得。他们的前锋部队队形异常稀疏,冲锋速度却极快,转瞬之间便将第一排斜斜插在地上的箭给踏进了烂泥里。这些骑兵是专门用来引诱明军火炮开火的,按他们对明军的了解,许多明军炮手心理素质都不过关,往往骑兵还在百步之外就开炮了,而只要有一个开炮,其他炮手就会像运动员听到发令枪一样争先恐后的开炮,一轮炮火就这样白白浪费掉了。先别说那乱糟糟的炮击命中率非常低,很难给高速冲锋而又队形稀疏的骑兵造成多少伤亡,就算这些冲在最前面的炮灰全都死在明军大炮之下,那也是值得的,因为后面的主力部队不会给明军炮兵发射第一发炮弹的机会,在他们还在努力装填的时候,骑兵就冲到他们面前了。
然而,这次他们的战术却不大灵验,距离明军方阵只剩下六十步了,明军炮兵却不见动静。倒是有一些明军火枪手半跪在地,枪托抵肩,瞄准这些队形松散的骑兵扣动板机。
砰-砰-砰-砰!
枪声并不密集,毕竟射击的人并不多,但是命中精度却高得吓人,几乎是每一声枪响,就有一匹战马胸部或者颈部被打出个窟窿来,悲嘶着倒下。
科尔沁骑兵的军官和将领们顿时就拧起了眉头。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虽说被击中的骑兵并不多,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