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的离去,让苏漪的心态大为变化,她不再那么执着于事业,更多地想陪家人。
况且,两三岁大的女儿,确实需要她作陪。
苏漪将她在京市的事业全权委托给严二打理,她知道严二辛苦,想送他一成的利。
严二没要,他告诉苏漪说,要送,就送给小心心,当做他给干女儿的礼物。
苏漪看他坚持,想着以他们两家人的关系,确实不需要讲究客套太多,然后她也坚持把自己在京市买的小四合院送给严二。
麻烦严二回头给她另物色一套稍微大点的,实在找不到,就让大领导帮忙,给她弄块地,以后她自己找人修宅子。
眼看高考恢复在即,她和家里的三个大孩子,总是要去京市念大学的,这就需要一座稍微大点的宅子。
经过这些年的相处,费老、周教授夫妻和陈老已经和他们亲如一家,苏漪之前探过他们的口风,以后几位老人也是要和他们一起住的。
若是按一人一个卧房和书房,加上洗漱间、储藏室等,粗略算下来,至少需要二十个房间。
因此,苏漪想找或者修一所二进的院子,她有钱,就想住得舒适些。
只是现在还不能那么高调,她让严二请大领导在京郊批了一块十亩的地给她,留作以后修四合院。
日子如白驹过隙,很快便到了977年。
春天,苏漪听肖义说今年回城的名额有所增加,只是许多知青回城后,找不到工作,也没有住的地方,要安置他们,还有点困难。
湛江市的情况好些,像京市、海城、深城等大城市,知青问题比较严峻。
不过上面的领导已经重视这个问题,正在想办法解决。
苏漪对国家大事倒没有非常关心,眼下,她比较关心自己和城城、大宝、小宝的高考问题。
只要一想起自己一个星际人,有幸成为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考生,甚至有进入京市的老牌大学深造的希望,苏漪就激动得不能自己。
她从历史书上看过,华国第一批高考几百万人参加,结果只录取了三十万人左右,录取率低到令人发指。
苏漪虽然精神力强,记忆和悟性也不错,但她想在高考中一鸣惊人,叫那些整天夸她“蠢”萌的观众开开眼界。
这就需要十万分的努力。
为此,年初,苏漪带着黏她黏得不行的小星星去了趟京市,用她所能想到和动用的全部手段,买了许多高考教材回湛江市,拜托周教授夫妻和费老帮她整理重要知识点和典型例题题册,并将整理好的资料送去和她相熟的一家印刷厂,让老板先给她刊印了五万份,等着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出后,把这些资料高价卖出去。
第一批卖贵些,再接着印第二批、第三批……后面印的,肯定卖得要比前面的便宜些,对她而言,也就是少赚点。
苏漪想看能不能把即将在京市修宅子的钱挣回来。
这个主意,还是观众们给她出的。
刚好周教授夫妻和费老说不打算白住她家,要拿钱给她。
苏漪不想收,他们很生气,死活要给。
苏漪无奈,只得想了这么个折衷的办法,让三位老教授用智慧卖钱给她建院子,冲抵他们这么多年的食宿费。
费老他们活了几十年,也没想过要把自己的智慧用这种方式卖给大众,苏漪提的这个点子,他们很喜欢,做得很认真。
为此,三位老教授翻看了许多他们早年靠肖义藏起来的书,还打电话、写信向不少知识渊博的老朋友请教。
耗时三个多月,这才最终有了苏漪托给相熟的印刷厂秘密印刷的冲击高考的全面资料。
印刷厂印出第一批资料后,苏漪便亲自开大货车去把资料都拉回家,堆在家中,只捡了十几册,送给关系亲近的人,让他们自己偷偷看、背、练。
这些人基本上都或多或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