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考上了大学,很顺利的去上了,并没出来这档子事儿啊,再说了,现在不讲阶级斗争了,上大学的政审都是走形式,还没听说有人卡在这上面呢。
她有一种直觉,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徐桂芳便问道,“他们是怎么说的?”
前些天孙建军去县中拿了录取通知书,心里美得很,他知道徐桂芳考上了盛京大学,就托人捎了信儿,琢磨着过几天去一趟镇上呢,和她见面说说话,约好日子一起去盛京。
然而第二天村书记就传达了镇上的意见,说孙建军家庭不好,他父亲还犯过错误,这样的人政治上不合格,不能上大学!
当时孙建军一家听了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孙建军的母亲当场就气哭了,他父亲劝着劝着也哭了起来。
只有孙建军没哭,他洗了把脸,换了一身儿干净的衣服立即就去镇上了,谁知孙建军和镇上领导解释了半天,人家就是不听,孙建军心里急得不行,面上还跟领导说着好听的话儿,给人家倒水端茶。
镇政府办公室的主任是个中年人,家里孩子和孙建军年龄差不多,大概看这少年人挺可怜的,就说了实话,他们也是没办法,是县上领导传达下来的要求。
孙建军只得带着满心的失望回家了。
回到家他和父母合计了半天,孙建军的母亲魏思田虽然是省城下乡的知青,但早些年父母都在牛棚活活累死了,家里叔叔也都多年不联系了,虽然有个姑姑每年都捎些钱回来,但她毕竟是在省城干工作,县官不如现管,还是只能去找堂叔孙卫华帮着说说情。
第二天他和父亲一起来到县上,让父子俩意外的是,孙卫华一改过去的热情,对他们冷淡的很,听到这件事儿立即表了态度,说他根本不认识政府那边的人,这件事爱莫能助。
孙建军的父母干着急没办法,最后还是孙厚伟的叔叔,也就是孙家屯的村书记托人,隔了三四层的关系,打点了上百块的人情,才终于从县政府一个科长嘴里得知,这事儿是县政府李处长经办的,她还说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这位李处长,和孙卫华是大学同学。
至此,孙建军已经能猜出来了,这事儿就是孙卫华在下绊子,至于原因,他也能猜到一点。
高考前,他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把堂妹孙梅梅改名字的事情告诉了徐桂芳,那时候徐桂芳已经从张甜甜嘴里知道这事儿了,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但还是跟他道了谢。
正如他的猜测,孙梅梅果真又改了名字,改成了徐桂敏,不过她这次失算了,徐桂芳因为他的提醒,改回了名字,好险没和孙梅梅撞上。
后来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孙梅梅不但没考上大学,还沦为了三班乃至全校的笑柄,很多人都知道了她企图冒名顶替徐桂芳的事情了。
毕竟那么频繁的改名字,给人感觉真的是发痴一样。
真没想到,看起来一向精明的堂叔,竟然也能做出这样愚蠢的事情!
甚至连学校都觉出不对头了,要不然也不会专门下个文件,规定今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必须学生本人去拿,同时还要带着户口本,学生证才行,这样从某种层面上,也是杜绝了有人起黑心,要冒充别人上大学的可能。
孙建军虽然满心的愤慨,但他并不后悔,徐桂芳学习那么好,要是被孙梅梅给冒名顶替了,那才是真冤呐!
他虽然并不后悔做这件事儿,但一想到不能上大学了,孙建军是非常难过的!
孙建军的父亲依然带着哭腔,说道,“这是有人诚心跟咱们过不去!”
徐桂芳立马再追问,“是谁?”
关于孙梅梅要顶替徐桂芳上大学的事情,孙建军拗不过父母追问将事情原委说了一遍,但并没提徐桂芳的名字。
孙建军瞪了一眼父亲不让他乱说话,然而孙厚伟心中实在太气愤了,脱口而出,“是那孙卫华在作怪呢,他家孩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