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二》的改编并不是瞎改编的, 原编剧在改编《包二》时,还得与《包一》的情节相互串联起来,比如朝堂斗争、太师、丞相、皇帝的戏份等等,电视剧情节因为改成了包拯和展昭他们的视角, 查案过程中还加入了很多打斗、武功套路等。
案子还是那个案子, 但看起来不能说和他们经历的没有一点关系, 只能说和现实中完全不相干。
他们是这些案子的查案人, 才会觉得每个案子都和他们大队没破的案子有些相似, 但各个案子的凶手, 其实都是独立, 他们在看到与他们不相关的案子的时候,是不会有这个案子我看过的既视感的,且因为查案的过程,都是以女主和捕头们的视角去写, 更多的是在写女主和捕头们查案时发现线索的心理动态,除非是刚好有凶手看到的正好是自己犯的那个案子, 不然基本不会往现实案件中联想。
而一般凶犯在逃跑后, 也是能低调则低调,哪里偏僻往哪里钻, 也很少会有人选择《武侠》这样的杂志看,首先‘侠’这一字,就与他们是背道而驰的,就算偶然翻到了一本《武侠》,武侠是连载期刊,他们也不会每期都追。
加上加入了太多的宋朝时的民生、武侠因素的存在,非公安系统的读者看起这部小说来,就跟看《包青天》、《陆小凤》《狄仁杰》时的感受一样, 谁会把《陆小凤》《包青天》《狄仁杰》往自己现实中的案子上代入呢?最多会觉得作者写的很专业。
吴公安他们看完两集《包青天》后,还有些意犹未尽,不禁又拿出《大宋》出来翻看。
通过《大宋》这本小说,他们已经破了三个案子了,最近他们在看第四个案子。
第四个案子很有意思,说的是女主他们在查案过程中,发现某县的县令,居然早已被杀,现在的这个县令,居然是冒充这个县令的凶手,且已经冒充了多年,因为山高皇帝远,信息传递速度慢,竟一直没有人发现这个县令是假的。
女主角他们是追踪一个逃犯到本地,经过一系列的查案打斗过程,最终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县令的秘密,县令的秘密被人发现,自然也会派人追杀她们,女主他们一路带着这个秘密被人追杀进了开封,将消息递进了开封府。
江柠在写小说时,刚开始几个案子,还能按照她原本设定的剧情来写,因为剧情这个东西,她既可以控制,有时候又不受她控制,每个人物的反应,说的话,加上某段时间她非常忙碌,紧急赶稿时就难免卡文,一旦卡文,情节就会不受控制的放飞,不知不觉,有些情节就脱离了自己原本的大纲,变得和现实中完全不一样,加上并不是每个案子都参考改编现实中的案子,她也会根据情节走向,不停的修改和修正情节,以更符合当时社会、朝堂的逻辑,以至于与现实中情节毫不相干,改编的面目全非。
可能案子的凶犯本人看到书,都不知道这个案子和自己有关,实在是里面写的都是主角在查案,查案过程中又有太多配角出现,每个配角又有自己的故事线,然后又夹杂一些江湖风云,云谲波诡,真正出现凶手本身的,只剩下最后揭开真相抓捕凶手的时候,因为是武侠,凶手要么是江湖人士,要么是潜藏在开封城中的让人意想不到的人。
这并不受作者本人意志所控制,江柠在写文时,也是当时脑中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后面也没有时间去修改修正,每期都是写完就发出去了,到了王咏那边,他就更不会给江柠修稿了,他如果有给江柠修稿的能力,他就可以自己写了,他假如乱改,改的跟江柠后面写的对不上怎么办?最多就是在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上,给她做个校对。
江柠在回忆起这些情节时,下次能做的,就是尽力将放飞的情节再度拉回到主线上来,这样一放一收,使得除了前三四个案子,吴公安他们看着还能眼熟,再翻看后面的案子时,看到这样完全古色古香,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