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选生母尚在的庶子,还是该选丧母的嫡子?”
贵妃反复想了几遍把皇后最后问的这句话和皇后今日说的话,越想越觉得震惊。
她原本果真以为皇后娘家的侄女在议亲,甚至还认真地想了想赵家、钱家究竟是哪两户人家。
她把有印象的有些名望的人家筛了个遍,也想不出这样两户人家。
诚如皇后所言,萧家对择婿重视非常,而她因为自幼得长辈看重,所以祖母和母亲、婶婶们为家中的姐妹议亲时,往往不会避着她。
多年耳濡目染,她逐渐熟知了大周的勋贵重臣、高门世家之间盘根错节的亲疏关系、以及这些人家的传承、分量以及阴私。
后来她入了端王府,一步步走到今日,知道的就更多了。
所以,如果是她一点儿印象都没有的人家,那这赵家、钱家简直不足为道。
门第寒微若斯,公子竟还各有不足,一个有了妾生子,一个是鳏夫。
这样的人家,这样的公子,竟然敢求娶皇后的侄女,最后又竟然入了容家的眼!
也不知道容侯爷和容世子是怎么想的!
自然,这背后也是有隐情的。
泰宁侯府前头的两位侯夫人都是商户出身,这已经很令人轻视了,而如今这位杜氏夫人更是不堪,杜氏年轻时与容侯爷私相授受、老来妾室扶正。
所以,尽管容侯爷贵为国丈,可若说要结亲,各高门世家定然都会再三斟酌。
父辈如此,到了容世子这辈,若他能奋发自勉、肃清家风,又有皇后和镇北王妃照拂着,那他的儿女还是有望结门好亲事的。
唯有这样,容家才能保住眼下的富贵。
就像出了位进士就欣喜若狂、觉得自家子弟是文曲星转世的那种人家,哪怕那位子弟最后入阁拜相,这样的人家,有底蕴的世家也是看不上的。
同样地,能出一位皇后在寻常百姓看来自然是无上的尊荣,可在有权柄的高门眼里,无依无靠的皇后不值一提,有倚仗的皇后也不足为惧。
前朝的权臣,后宫的皇后,都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而他们这样的人家,世代谋划,世代经营,世代积累,图的不是花开一岁荣,而是长长久久的昌茂。
龙椅上坐的人会变,朝堂上站着的高门不会,王朝更迭了,世家依旧在延续。
可惜,容世子未能扭转容府家风。
容世子的正妻小杜氏是他母亲的娘家侄女,其人粗鄙善妒,夫妻失和后,本就平庸的容世子愈发地萎靡不振,他纳了好些妾,却至今没有亲生的孩子。
据说是因为杜夫人坚决不允世子的妾先于世子夫人生子,世子又反感极了世子夫人,连世子夫人的房门也不进,如此两厢僵持了十余年,最后杜氏不知如何说动了容侯爷,从旁支族亲里择了一个女童,开了宗祠,过继到了世子和世子夫人名下。
杜夫人的意思很清楚:若容世子仍旧不肯低头,下回她就会过继男童。
家业爵位,宁肯便宜外人,也落不到世子的庶子头上。
贵妃觉得,杜氏和小杜氏的种种荒唐愚蠢行径,固然离不开容侯爷的支持,但是也充分说明了娶妻娶贤的重要性。
至于皇后所说的容世子的“长女”,就是容家那名过继的女童。
容侯爷和世子都才干平庸,容府后宅毫无规矩章法,那女童和皇后、镇北王妃其实也搭不上什么干系,如此一来,有意结亲的自然没有什么好人家。
所以,贵妃前头听皇后说着赵家、钱家的情形时,心里还挺唏嘘的。
这会儿,她心里是半点唏嘘也没有了。
她当然想不到那赵家、钱家是哪两户人家。
因为,压根儿就没有赵家,也没有钱家。
皇后说的不是娘家侄女的婚事,而是两位皇子!
生母尚在的庶子自然是指二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