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主意
太皇太后封吕公著奏章交给司马光,要他给意见。
司马光上奏:“公著所陈,与臣言正相符合;唯保甲一事,既知其为害于民,无益于国家,当一切废罢,更安用教习?”
接着也补上大佬入朝第三件事——推荐人才:“陛下推心于臣,俾择多士。
窃见刘挚公忠刚正,始终不变;赵彦若博学有父风,内行修饬;傅尧俞清立安恬,滞淹岁久;范纯仁临事明敏,不畏强御;唐淑问行己有耻,难进易退;范祖禹温良端厚,修身无缺。此六人者,皆素所熟知,若使之或处台谏,或侍讲读,必有裨益。”
“馀如吕大防、王存、李常、孙觉、胡宗愈、韩宗道、梁焘、赵君锡、王岩叟、晏知止、范纯礼、苏轼、苏辙、朱光庭,或以行义,或以文学,皆为众所推,伏望陛下纪其名姓,各随器能,临时任使。”
“至文彦博、吕公著、苏油、冯京、孙固、韩维等,皆国之老成,可以倚信,亦令各举所知,庶几可以参考异同,无所遗逸。”
戊戌,以资政殿大学士兼侍读吕公著为尚书左丞。
知庆州范纯仁上书:“郡邑之弊,守令知之;一路之弊,盐司知之;茶盐、利局、民兵、刑法、差役之弊,提其局及受其寄者知之;军政之弊,三帅与将领者知之;边防之弊,守边者知之。”
“司徒蜀国公苏油曾建言先帝,年使朝官条陈本职,限一月内闻奏。”
“请将其制下京外各官,亦可因其所陈,略知其人之才识,然后审择而行之。”
高滔滔命司马光给苏油发电报:“卿负年力,入洛即乘火车,不待踌躇。切望!”
……
其实苏油走得并不慢,当然也不急,只是正常速度,只因路途最远,所以现在刚刚抵达洛阳。
而且一年没有接触庶政,他也需要有一个重新熟悉的过程。
还有就是太皇太后和司马光、吕公著的心态。
如今的国事,哪里有他们所想所说的那么严重,真要胡搞瞎搞,反而可能会出问题。
从两人给太皇太后的谏议看来,政治主张先不说,政治手段却还是老一套,那就是先把控台谏,然后将“小人”逐出朝堂,尽数换成自己人。
不过如今的台谏威力已经不大,因此吕公著的奏章,是想要先将这门武器重新装备起来。
然后司马大光就可以继续跟脚下火车一样咣咣咣了。
苏油却是暗自冷笑,想得美。
两年时间,洛汴铁路已经修造完毕,不过最大的火车站没有在洛阳城,而在兴洛仓。
兴洛仓的战略意义已经悄然转化,从战争后勤保障悄悄变成了西北和首都的经济保障。
其中洛汴铁路的作用功不可没。
天下财赋输汴京,导致汴京大城市病突出。
苏油无奈下只能先搞出马拉铁路,移一部分到陈留。
如今有了兴洛仓、洛汴渠和洛汴铁路,囤积汴京的财富能够安置到郑州和洛阳,对“两京经济带”的刺激作用无比巨大。
司马光也是走的这条路,不过他对马车还能接受,火车这种咣咣咣的东西太闹腾了,对老人家实在不太友好。
苏油对这东西却是兴趣无比的大,陈昭明毕竟是养尊处优的太常清贵,如今还升了大学士,对于火车的舒适性还是比较重视的。
将石薇、漏勺和毕观在包厢安置好,苏油自己却换上一身细布的工装,钻到火车头驾驶室里边观摩操作去了。
这列火车拉的主要是河西的高等级无烟煤。
郑州现在是一只吞煤的猛虎,本地煤的品级有些差,有了铁路后,运输成本低于炼焦成本,在三到五月,主要就是拉煤。
还有一列车厢里是金银,如今的金银,朝廷规定必须走铁路,由一队荷枪实弹的新军护送。
洛汴渠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