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多的保证没有,吃一顿饱的还是可以的。
第一次,王家的赈灾点上,放开了粮食的限量。
从一碗粥,一个窝头,变成了两碗粥,三个窝头,粥里面还有点肉沫跟野菜。
看着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瞪大着眼睛,满是欢喜的抱着木桶,从赈灾点接过粥跟窝头,回头之间的那个笑,连王旭都受到了感染。
“娘亲,今天给了好多吃的,你看粥里还有肉呢,我们终于能吃饱了!”八九岁的小姑娘,抱着用木头挖出来的木桶,欢天喜地的跑向母亲。
王旭目送她远去,不知道今年的这个新年,是不是小姑娘这辈子,过得最快乐的新年。
或许三五十年之后,小姑娘长大了,日子也过好了。
回想起来,她会对自己的家人说,某某年的那个冬天,那个新年,她吃过的那碗粥,那个窝头,是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后辈子孙围在身边,听着老祖母讲当年受灾的故事,王旭可以肯定,他在这里面一定是光辉万丈的那个。
其实不用以后,就是现在,就有很多灾民,在供奉他的长生牌坊。
不谦虚的说,他现在就是万家生佛。
“少爷,夫人叫您回家吃饭。”
在外面转悠了一上午,家里面派人来找他了。
“走,回去!”
王旭离开赈灾点,坐着马车赶回家中。
过了前院,正要往吃饭的中堂走,突然一个背对着他的丫鬟,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站住!”
伴随着王旭的命令,正要离开的丫鬟站住了,微微回头,不是绣娘是谁。
说起绣娘,王旭也好多天没看到她了。
一开始,绣娘还跟着宁青往向下跑,去赈灾点上给人帮忙。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绣娘就不去了,宁青也说不出绣娘在干嘛,反正挺神秘的。
“你怎么在这?”
王旭很奇怪,绣娘怎么会穿着王家丫鬟的衣服,出现在这里干活。
“见过少爷,绣娘没地方去,老爷看绣娘可怜,就把绣娘带回了王家。”绣娘一边说着,一边对王旭行了一礼。
“老爷?”
王旭目光中带着疑惑,对身边的刘全问道:“说说,怎么回事?”
“昨天下午,老爷出去巡视,马车撞到了这位姑娘,一问才知道,绣娘姑娘是从铜山县过来的难民,家里已经回不去了。
老爷看她可怜,又没地方住,就将她带回了府里,说可以给少爷当个丫鬟。毕竟,赈灾结束之后,少爷你还要去三涧溪跟随薛大儒读书,身边没个伺候的人可不行。”
刘全还真知道这件事,三言两语就解释清了。
王旭觉得不对劲了,绣娘的情况,能跟其他灾民一样吗。
她可是一路跟宁青来的,宁青已经入了宁家,按照宁青自己的说法,宁家人把绣娘当闺女看。
当然了,这只是宁青的说法,实际上宁家人早就把绣娘,看成了自家的侄媳妇,就指着绣娘跟宁青好上,帮宁家传宗接代呢。
说别的人没地方住,可怜,王旭或许能信。
说绣娘可怜,他一点都不可怜,你看看,这两月都吃胖了。
“我身边要什么人伺候,再说了,一个姑娘家家的,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带着她去三涧溪读书,是她伺候我还是我伺候她?”
王旭觉得这事有点巧,九泉镇十万口人,怎么不撞别人,就撞绣娘身上了。
绣娘还高高兴兴的跟着回来了,要进王家为奴为婢,难道给人当丫鬟就这么舒服。
第一次见面,王旭就觉得绣娘不是个本分人,现在又这么巧的进了王家,他要是在不琢么琢磨,心也太大了。
“这个叫绣娘的,跟镇上的宁家人有些关系,刘全,你派个人出去,通知他们过来领人。”
王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