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贵妃为后> 64、东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4、东宫(2 / 3)

姓,萧家的江山,这都是萧旭抗在肩上的责任。

萧瑁和萧璟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宛娘带进正殿的,萧瑁牵着妹妹,两个穿得圆乎乎的小团子径直扑向了阿爹阿娘,睁着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奶声奶气地喊着“阿爹”、“阿娘”。

“阿爹,他们说大哥哥不在了,没关系的,瑁儿还在。”

“璟儿也在!”

萧旭就这么被姜姝和两个孩子哄好了。

皇帝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温柔乡再是令人流连忘返也不是一个勤于政事的皇

帝会久留的。萧旭在椒房殿用过晚膳之后就回到了建章殿挑灯夜战,案几上堆着的折子已经比坐在案几后的萧旭要高出些许了。

京都府里的雪落到第三场的时候,阔别京都府六年多的姜老太傅终于带着家眷从清河郡回来了,而与姜老太傅同行的除了姜家人之外,还有叶景莘的师父霍知古,并一位自青城山而来的道长。

叶景莘早早地就打好了折子,向萧旭说明了请霍知古为太子少傅的好处,萧旭叶景莘此举颇为满意,霍知古闲云野鹤多年,却愿意来教导太子读书,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也算是一种认可。

姜老太傅和霍知古一同面圣,顺道就将从青城山上下来的那位道长引荐给了萧旭,道长号元清,乃是奉青城山上的师父之命下山来送治疗时疫的药方子的。

青城山位于蜀州,今年开春,蜀州百姓之间就有小范围的疫病流传,所幸青城山上的道长们遍翻医典古籍,从中寻得了对症良方,并未造成过大的影响。如今时疫在京都府暴发,青城山上的道长们思量之下,决定把师门里最会同俗世打交道的元清真人推出来把治疗疫病的方子献给朝廷。

萧旭喜出望外,他本是自百忙中抽出了一点时间来接见姜老太傅和霍知古,万万没想到居然会有元清真人这个会治疗时疫的大惊喜出现。

元清真人刚过不惑之年,蓄着胡须,身形清瘦颀长,一身道袍迎风而来,颇有几分世外高人的仙风道骨。

太医署将元清真人带来的方子拿去研究了一晚,把染疾宫人们的汤药换成了元清真人带来的药方子,确认有效后,萧旭就命人把药方子推广到了民间,由京都府府尹和执金吾负责安排人手给穷苦百姓送药。

时疫基本消失在京都府的时候已是景熙九年的春天了。

这场时疫里,除了一开始的真和道人和祁国郡公,宫中还死了王充仪和柳修仪并一众宫人。寻常百姓家里死者更是不知几何,京郊那处专门辟出来烧掉患者遗体遗物的地方已经尽是焦土。

真和道人在死后被追封为德妃,算是复了她生前的位分,只可惜她是疫病而亡,只能和那些宫人、百姓一样身后事尽付诸一炬,不能入妃陵。

祁国郡公也被追封为了祁王,但他年纪小,并无子嗣,是以爵位依律国除。

郑妍坐在景和殿看着王充仪生前给她绣的万水千山绣屏暗暗神伤,时疫带来的事情太多太杂,就算是位列九嫔,在这个时候都显得轻如鸿毛。

活下来的人是幸运的,他们等到了元清真人的药方子,也等到了朝廷的安抚。萧旭在心里算着国库还剩下多少钱粮,咬了咬牙,又免了百姓两年税赋。

姜姝则在这个时候手抄了一份《道德经》交由元清真人贡于三清诸神脚下,为在时疫中死去的所有人祈求往生。再同后宫妃嫔们一起减了三成份例,并上书表示两年之内不办千秋礼,以图俭省,戒奢靡浪费之风。

萧旭大为感动,令礼部连他的万寿礼一并减去。

这让被叶景莘请来京都府的霍知古老怀甚慰,霍知古对朝野上的经纪庶务并不精擅,且有几分看不上,对于自家弟子一门心思地往里头钻还颇有几分不满,虽说是被叶景莘邀请来教太子读书,但霍知古得意之余仍旧带着些许的嫌弃。

名士性旷达,世家傲王侯,霍知古老先生两样都占了,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