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这边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政权的更替并没有引起丝毫动|乱。
皇城那边就不一样了。
这是皇上第一次感觉到了,京城对他的不欢迎。
地震发生时,是他放弃了京城的百姓。
他当时想的全是面子工程,只要灾区的人不逃出去,那么其他地方就不知道灾情有多严重。
因为古代很迷信,大家都相信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一旦发生地震,那就是上天对于有过错的君王的惩罚。
他不想让这件事成为他政绩的污点,想要在史书上留下一个好名声,做一个贤君。
知道的人越少,那么他也就越容易操控史官。
然而,老百姓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你做过什么,就要想好承担怎样的后果。
皇上失了民心,尽管百姓还是顺从他,但并不拥戴他了。
皇宫坍塌,皇上召集民众修缮,响应的人并不积极。
这是徭役啊!
徭役是指,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
大家都刚刚从那场大地震里面存活下来,自己的家园还没盖好呢,就要无偿地给你皇帝老儿修建华丽的宫殿?
“皇上真的和太子没法比,那时候太子不光免了咱们所有的赋税徭役,还请军队帮咱们盖房子,咱们给自家干活,他还反过来每天给咱们钱。”
“你们知道太子为什么待在冀州不回来了吗?狗皇帝什么时候传位给太子啊?太子才是一位明君!”
“还有宰相大人,他怎么也不回来了?他可是一位千古名相啊,要不是他提出休养生息的政策,咱们哪能从十几年前的大战里缓过气来?”
这些话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本来就住在临时收拾出来的破破烂烂的宫殿里的他,更是气得不行,连发了十几道圣旨,怒斥太子容昭的罪状。
皇上当然不可能直接说,容昭不是他的亲儿子,那是把自己的脸送到全天下人的脚下踩,让自己成为一个大笑话。
但他可以废太子。
只不过,不管他如何在盛怒之中,如何激昂陈词,所列举出的容昭的罪状,依旧是那么单薄。
都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太子容昭啊,真的就是拿着放大镜都找不出来什么黑点。
太子明明刚刚立下大功,皇上却突然要废太子,老百姓全都懵逼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皇上极力想捂着真相,可但凡发生过,必然会留下痕迹。
那一天在旧行宫的宫宴上,三皇子冲进来揭发容昭的身世之谜,想的都是怎么扳倒这座压在自己头上的大山,可压根没想过怎么给皇上留面子。
哪怕皇上在真相被揭穿之前,赶走了群臣,可光是三皇子闹得那一出,就能说明很多东西了。
那一天在场的,有文武百官,有乐师舞女,有民间杂技团,有太监宫女……
假太子换真公主的事,到底还是流传了出去。
八卦本来就是人类的天性,更何况这还是皇家的八卦,都不用谁故意散播,就像长了翅膀一样满天飞。
要是放在以前,可能还会有人同情皇上替别人养儿子,可是这会儿大家正恨他加重徭役、苛捐杂税,几乎没有人站他,全是在看他的笑话。
市井小民说:“这不挺好吗?反正假太子和真公主的婚期都宣布了,就当是提前替公主养了个驸马爷呗,女婿怎么也是半个儿子啊!”
江南清贵,其实是最注重血脉论的,他们本该替皇上站台,使劲抨击混淆皇室血脉一事。
可是,容昭的真实身份,又太巧了一点。
他是真正的前朝皇室之后啊!
当年皇上谋朝篡位,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真正有从龙之功的,只有上官一族。
皇上聪明的地方在于,一直优待前朝的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