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的行什。
这些小脊兽应该还有避雷针的作用。
皇上发散思维。
巍峨恢弘、尊贵神秘的皇宫,首先是赫赫有名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的屋脊,特别是太和殿的重檐庑殿顶,金龙和玺彩画,多达十一件的屋顶仙人走兽……均采用整个皇宫乃至整个天下的最高形制。
说起这个“最高形制”,还有一段儿小插曲。
最庄严隆重的地方,平时不能用。作为皇宫形象代表的三大殿只有在皇帝登基大礼、大婚、生日大庆……元旦大朝、冬至大贺、四方来贺……的时候才会用到。
可是正经上朝的地方日常不用,日常的上朝,包括每个月的大朝会,总要有个地儿。
前朝时期君臣日常上朝都是太和门,到了现在,以前在武英殿,现在都在乾清门和乾清宫,老百姓称呼“御门听政”、“常朝”。
乾清宫是天气不好或者冬天冷的时候,或者事儿明显不太多的时候的选择,春夏秋一般都是乾清门。
皇帝陛下喜欢,大臣们……也喜欢。
乾清门说起来是大殿,其实就是一个很大的门廊子,几乎是露天场所。
开明勤政且精力充足的皇帝陛下一个月内有二十天左右都是在乾清门举行朝议,开露天大会。
皇帝陛下自己的感觉,透气、舒坦、便利。
大臣们端着自己的身份,老百姓则是真心感动--告知天下。
乾清门的前面是三大殿,寓意“国”;后面是后宫,寓意“家”,整个乾清门广场实际就是外朝和内廷的分界线,被称为“紫禁天街”。皇帝在敞亮的“紫禁天街”处理政务,上达天听,凡事有上天监督,公正无私。
公正无私的皇帝陛下把大清国的日常政务快速、及时的处理,大清国人感恩戴德倍感幸运。可是皇上自己住在宫里头,年富力强身体倍儿棒,日常早朝上穿身儿吉服简单舒坦,对于大臣们来说天天上朝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差事。
特别是住的地方距离皇宫远的大臣,年老的大臣。
大臣们每天早起正装打扮,痛苦并快乐着。反正每天忙碌恨不得吃一顿顶一天没有吃喝拉撒的麻烦,也就没有时间伤春悲秋。
你不想忙碌大清国有的是能人随时准备接替。
有空就锻炼锻炼身体打打拳,一把年纪不求和皇上一样风采照人风度翩翩,至少体力、精力跟得上。
平时的时候,英明仁厚的皇帝陛下在天气真不好的情况下会直接取消早朝改午朝,比如夜里大雨。在突然大雨来临的时候,会有热汤热饭、换洗衣服等等赏赐。
还为了照顾他们,让他们可以安心用早膳把早朝的时间推后两个刻时。
大臣们被使唤习惯了,遇到皇上的体贴举动发自内心的感激涕零。???
当然,大臣们若是早朝的时候故意迟到,缺席,罚银子是最轻的,直接降一级待用是不用说的。
今儿的十五大朝会,除了平日里经常上朝的官员,有事向皇帝奏章的尚书、侍郎,个别级别低的官员……基本上京官们能来的都来。
这可是能够聆听圣训,直面圣颜的大日子。
春天里太阳升起的早,卯正三刻一到,昨天提前沐浴净面的大臣们全部在午门前集合,依次穿过昭德门、中左门、后左门,进入乾清门广场,列队上朝。
大礼过后,各人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按照规矩站好。提前摆好的黄案、宝座、屏风傍边各有侍卫值守,黄案上摆放着大臣提前预备好的报单折子之类。刚刚用完早膳不想坐轿子的皇帝陛下步行前来入座,大臣们行礼后站着议事。
吏、 户、 礼、 兵……六部的尚书、侍郎等人先开始,理藩院、 都察院、 通政司、 大理寺……的知事、侍郎依次来。他们每奏一件事,皇帝陛下若是有决定就降一道旨,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