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就是“玩物丧志”的“过渡词”。
只有严肃的叙事方式,他们才会认真去琢磨。
娱乐性叙事?
就当个笑话,听过就完了。
失败了失败了......
想靠电影内容“暗示”父母,说服父母估计是行不通了。
不过,正所谓,有失必有得。
虽然这部用来展现主角百折不挠的精神的“虐主片”被观众们当成喜剧看了,但起码,这部“虐主片”目前反响不错。
喜剧确实比“虐主片”更有市场。
再加上柳乘荫电影里的视听盛宴,这部电影应该会有不错成绩!
如此一来.......
柳乘荫就能通过这部电影获得“不错的成绩”,以此成功说服柳母,收获到全家人对自己的支持!
想到这里,柳乘荫感觉自己仿佛从淤泥中爬上岸了一般,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只剩下雀跃与欢喜。
话说,电影真这么好笑吗?
然而,当柳乘荫再次看到主角的倒霉模样时,不知怎么的,他居然也忍不住笑了出来。
真是奇怪?
明明是差不多的内容。
都是主角倒霉。
然而,因为心态发生变化,便产生了不同的反应。
为什么呢?
柳乘荫突然想起了他曾经看过的一段关于“喜剧如何制造笑点”的理论。
说白了,就是——通过“势差”为观众制造优越感!
首先,从人物的某项“属性”上与观众拉开距离,比如颜值、身份、能力、信息差等。
如果角色的某项“属性”与普通观众有着很大的差距,不管是正面的差距,还是负面的差距,都会产生“势差”!
只要角色因为这种有“势差”的属性而倒霉了,观众们都会很容易产生优越感,从而笑出来。
就拿颜值举例。
一个比大多数观众丑的人,因为长得丑而倒霉了,那些“相貌平平”的人也能通过相貌获得优越感,从而感到开心——还好我不丑。
反过来,长得好看的人因为长得太好而倒霉了,那些长得不好的人也会由此得到“安慰性”优越感——你长得好看,但过得难看啊!
最好倒霉的角色最好在人品或作风上有些明显的瑕疵,让观众觉得他倒霉是“应该”的。
如此一来,哪怕是道德有些许“洁癖”的那些人在笑他不会为自己行为感到有压力。
按这个模板,无论是将“颜值”换成其他属性,比如“财富”、“力量”、“权势”........核心上其实都大差不差。
能将他们分出优良中差的差别就是对那种制造“势差”的手段的掌握程度和使用巧妙程度而已。
当然了,这世上免不了会出现一些真就“属性”刚好和角色相似的人,比如丑的人看到丑的角色倒霉,他们会忍不住感同身受,甚至,他们是真的经历过相似的事情。
对于这种情况,其实也有办法……
140、我拍的居然是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