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郡,战国时期魏国腹地。在后世则是河南焦作、新乡、鹤壁一带,属于华北平原一部分,拥有大片肥沃土地,在东汉最鼎盛时期,光这一郡人口,就接近百万。
而经过黄巾之乱,董卓之乱以及诸侯混战之后,河内郡如今的人口已经锐减,几近十不存一,不论是商业、农业、民生以及人口,都遭到毁灭性打击。
最开始的黄巾之乱对于河内郡的打击其实不算太大,因为司隶的黄巾还没开始起义,就被唐周告密而遭到了夭折,并没有给司隶形成威胁。
真正对河内郡造成影响的,还是董卓之乱。不仅董卓在祸害河内,各路诸侯的兵马也在四处劫掠,导致河内生民凋零,一片狼藉。
好在河内太守王匡玩火自焚,为了搜刮钱谷而拷打河内诸多大族,逼迫他们交钱交粮,被陈暮涉及杀死,河内郡自此落入了青州军手里,赵云被任命为河内太守,与部下韩浩一起组织屯田事宜。
这些年司隶逐渐稳定下来,北面太行山中曾有大量流民,在朝廷的宣传感召下,回归河内。还有并州这些年屡次遭到休屠各部攻击,除太原上党二郡以外,其它郡全都落入胡人手里。
汉人因此南迁,有些落户在太原上党,有些落户在河东,还有些则回到了相对安稳,且闲置土地较多,朝廷正大量招募流民开垦土地的河内,河内因此而慢慢恢复了一些。
朱儁和陈暮率领大军一万人,自小平津渡口过河,途径河阳、温县、平皋、怀县等地,这些地方也就是后世的焦作、新乡二市,此时因为数年来相对安稳,且天子脚下,刘虞关注民生,情况非常不错,百姓安居乐业,夏日农忙不绝。
而过了共县之后,情况瞬间就变得不一样起来。炎炎夏日,鹿肠山脚附近到处都是兵马横行,平原上许多破败的村庄无人居住,田园荒芜,长满了杂草,远处淇水河畔,森林郁郁葱葱,唯独少了那一抹人烟味道。
同样一郡,靠近洛阳的县城乡野就十分繁华,靠近魏郡的县城乡野就一片破败。更多的就仿佛是军事基地一样,各种岗哨、坞堡、烽火台等,肥沃的土地就这样任由其荒废,殊为可惜。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魏郡就在旁边,双方作为敌对势力,随时都会开战。因此在这边发展民生很不理智,也许才刚刚有起色,就会再次因战火而消亡。
所以在河内的东北部分,只能实行军事化管制,而在西南部分,相对安定一些,自然可以发展民生治理,为前方军队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
钟繇在怀县就下了车,他将在怀县展开粮草中转站的工作,朱儁则与陈暮继续北上,过了鹿肠山,抵达了朝歌县。
作为商朝的首都,朝歌在此时却更像是个寂寂无名的小县城。城不大,也不高,但城外却拥有大片沃土,与过了共县之后就是大片荒芜不同,朝歌城外的土地有人耕种。
西面的官道之上,陈暮稍微比朱儁落后半个身位,四处巡视。因为过了共县到鹿肠山南面这一大段路看到的都是一片破败的景象,陡然发现在朝歌县城附近居然还有田土和村庄,倒是让众人颇为惊讶。
这一路上的几处小村落都井然有序地坐落在远处平原上,来往传信的骑兵很多,周围亦有岗哨站岗,对于新冒出来的这支大军,村寨里的百姓都没有过于惊惧,这里大多都是老弱妇孺,田间耕种的人也多上了年纪,犬吠鸡啼牛哞,一派怡然自得的农家之景。
在官道的尽头就是耸立着的朝歌县城,城镇附近十分安静,仿佛只剩下城外森林树梢间啾啾的鸟鸣。偶尔在矮垣泥院里能看见一两只孤零零的黑猪,耷拉着耳朵把长嘴拱在院墙下呼哧呼哧地找食,军队没有惊动百姓,悄然从官道上过去。
最先过来迎接的是典农校尉韩浩,他正在田间监工,听闻朝廷大军已至,立即前来迎接。不过韩浩还没有抵达近前,远处朝歌县城就轰然跑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