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方旭中了六首状元开始,林方旭的兄长林方勤善于经营投资,借着朝中有兄弟的便利,在市舶会初开的时候利用金丝茶狠狠赚了一笔,并以此为资本,做起了海贸生意。
林方勤如今已七十多岁,早就退居二线,杨歆小时候跟着姆父去林庄拜年时,还见过他老人家坐在祠堂门口的槐树下,穿着棉布衣裳下象棋。
林氏嫡支早些年做海贸,后来又做南北货,再后来还办了许多作坊,十三年前在新“总裁”林修齐的主持下,开始在江南各个繁华大城修建林氏百货楼。
庞大的“林氏集团”不仅拉动了五仪县的经济,还解决了五仪山周遭村落的就业问题。
杨信业早些年服兵役,从厢兵做到前锋营,后来受伤退伍回乡,如今在“林氏集团”里担任护卫队副队长,月薪十五两银子。
十五两银子在这个世界是什么概念?
这么说吧……,上河村能种两季稻的上等水田,大概也就十两银子一亩,所以杨歆虽然嘴上说自己是乡下小哥儿,但他家其实挺富裕的,武义县城普通的商铺一个月估计也没他养父赚得多。
.
.
林庄人大多枕河而居,骄阳映照着清澈的河面,白篷船在村庄里缓缓穿行,河流两岸种着垂柳果木,茂密的枝丫背后藏着一座座青砖绿瓦的整齐院落。
林阁老家的祖宅沿河连成一片,外面看着没甚特别之处,但杨歆小时候跟姆父去拜见族长夫人时曾见识过里面的样子,亭台轩榭、假山池沼,除了面积小一些,精致美丽之处比起上辈子参观过的拙政园似乎也丝毫不逊色。
航船驶过林家祖宅,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码头,码头上停着十余艘大小不一的船只。
码头后面是几十级青石台阶,台阶后则是一个开阔广场,每逢双日的时候这个地方会成为赶集场所,杨歆还在这里卖过几次野味。
广场正东处有一座高大牌楼,牌楼后面是林氏祠堂,占地面积不比林阁老家的祖宅小,不过也能理解,——对于重视家族传承的人来说,记录着家族辉煌与传统的祠堂相当于家族圣殿。
杨歆兄弟俩本来并不打算在林庄停留,准备直接去驻扎在林庄与五仪县之间的水师营。
只是没想到快要驶过林氏祠堂的时候,迎面遇着了护送林氏子弟参加院试回来的杨信业。
同样是白篷航船,林家的那艘却更加高大宽阔,杨信业拿着一杆红缨枪站在船头,杨恭宪眼尖,隔着好几十米便认出了他,高兴地上蹿下跳,挥手大声喊:“阿爹,阿爹……!”
杨信业有些意外,但一回乡就遇见活蹦乱跳的儿子还是有些高兴,再看见从船舱里走出来的杨歆时,便更加欢喜。
林家这次参加院试的子弟只有五人,年岁都在二十上下,听到动静后,纷纷从船舱里跑出来瞧热闹。
方向不同的两只航船在熟溪河里错身而行,船舷之间相隔不过两三米,杨歆感觉有几道视线朝自己射来,转头看过去时,那几个方巾长衫的年轻书生个个都垂着头,一副非礼勿视的正经模样。
杨信业看见船板上的野猪,猜测:“你们要去县城?”
有外人在,船又行得急,杨歆不方便细说,只含糊道:“恩……,爹爹,您可还有差事要忙?若是没有,我和阿弟处理完,便来寻你一道归家。”
杨信业将这几个书生全须全尾地护送回林庄便算是完成了任务,接下来还能在家休养两日。
“我晚间在码头处等你们。”
杨信业说完,两只航船已经彻底错开,朝各自的方向远去。
看着佳人顺流走远,船舱处的几个书生不再装正经,聚在一起小声嘀咕。
“传言果然不假,杨叔家的小哥儿当真是艳丽无双!”
“哎……,可惜已经许了人家,张二郎那投机钻营的家伙真正是配不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