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小家伙们长到了三个月时, 秦玉楼便又恢复了每日前去寿延堂请安问礼的习惯。
一年多的时间, 她已从一个外来者俨然成了这座府邸的半个女主人, 早已没了最开始的惶恐及无所适从。
便是每日面对着不苟言笑的老夫人, 她都已能够十分惬意及自在的面对了。
瞧着魏氏的小心谨慎及谨言慎行, 秦玉楼瞬间有股子媳妇熬成婆, 熬出了头的感觉。
三太太裘氏是个大度且和气的婆婆, 媳妇是她亲自挑选的,对魏氏自然很是欢喜,可尽管如此, 婆媳之间的感觉总是十分微妙。
譬如裘氏尽管对魏氏十分满意,面上却终究还是会端着
三分长辈的姿态。
魏氏日日须得一日三省拜会,日日衣不解带, 侍奉羹汤, 裘氏不推不拒,欣然受之。
大抵婆媳间的正常相处之道理应如此吧, 对于魏氏而言, 婆婆如此, 只要不曾刻意刁难, 不曾恶语相向, 已是感恩戴德了。
秦玉楼忽而有些庆幸,不是说裘氏这样的婆婆不好, 而是,依着她这幅懒散的性子, 相比之下, 觉得还是她那个万事不理、高高挂起的婆婆荣氏要好些。
不过,仅仅只是在这方面而已。
譬如,在寻常外出与各府走动结交中,在府中掌事遇到各种各样困惑时,秦玉楼往往需要自己独当一面。
而魏氏则要幸运得多,凡事有长辈引导着,自然要轻松
自在许多。
所以,万事有利亦有弊,关键瞧你怎么去看待,彼之蜜糖,吾之□□,唯有知足方能长乐。
三弟妹魏氏时常过来霁修堂探望她,探望她屋子里的三个小兔崽子们。
尽管戚家府邸大得没边,可人口却并不多,三房除了个待嫁闺中,日日被拘着未曾出门的小姑戚芸,魏氏能够说话上的怕也唯有她了吧。
不像旁的府上,妻妾成群,底下的儿女如同雨后春笋似的,不停往外冒,府中自然热热闹闹的。
不过,现如今三弟已然娶妻,秦玉楼这里一下生了这么多,那边二房小伍氏肚子一日日鼓了起来,眼看也将要生产,他日这魏氏得了好消息,不久又待那四弟在娶上一房媳妇。
好家伙,戚家这诺大的府邸总该可以填满了罢。
前景似乎会越来越好。
可眼下的形势却好似恰好相反,尤其是近些日子,只觉得日渐严峻了起来。
因秦玉楼在当家,便知柴米油盐贵,尤其是近两月来外头的物件上涨飞快,铺子里的药材、粮食、皮毛等物件都在蹭蹭蹭的往上涨,且各个商行、铺面都在费力提前囤积粮食药材,日前市面上呈现出供不应求之势。
坊间传得沸沸扬扬,说北边隐约是要开战了。
可那朝堂之上——
戚家除了三老爷,并无人在朝中任职,相比之下,对于朝中大事不如旁人敏锐。
秦玉楼担忧了一阵,见杨家的小王氏将要生产了,便特意送了帖子,前去探望了一番。
戚家毕竟方出仕不久,而杨家则不同,杨家乃是皇后娘家,杨相在朝中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此番杨家二老爷及皇后胞弟杨家大少爷即国舅爷一道领兵北上,杨家对于北边的形势定是密切关注。
小王氏立马便要生产了,本身对于生产一事儿便有些戚戚然,又加上丈夫非但不在跟前,还得日日忧心前方恐有战事发生,因忧思过重,固满面愁容,气色不是很好。
见秦玉楼来了,小王氏十分欣喜,大抵二人同病相怜,一见了便觉得十分亲切,压抑在心中的万般苦楚也无人说起,逮着秦玉楼便好是吐了一遭苦水。
秦玉楼终究是过来人,见小王氏心思过重,便耐着性子
好生宽慰了一阵,给她助威鼓励。
见秦玉楼嘴上说的云淡风轻,又联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