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十五必不可少的请安,直接关闭宫门,过上了自己的小日子。
宝珠算是想明白了,当初她还是四福晋的时候说话比如今管用,一来是胤禛全力支持她,对其他格格的枕边风只当耳边风,根本不放在心上,二来是因为胤禛只是雍亲王,日后弘晖袭爵也就是个郡王,而胤禛的其他儿子若是足够用功,一个贝勒爵位也不是不可能,与弘晖的差距并不大。而与宝珠、与弘晖交好,等胤禛百年后,对他们大有好处,可如今胤禛变成了皇帝,皇帝与臣子的差距可就大了去了——
哪怕只是一个名字,除了胤禛的继任者可以保持名字不变,其他人为了避其名讳,跟随了自己八辈子的名字可都要改掉。如胤禛的兄弟们为了避其名讳,除十三爷胤祥外,其他人原本的胤字都改成了允。
还有其余种种差别,简直天上地下,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而作为皇帝的胤禛,能给后宫这些女人带来的好处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语,金银珠宝,宫里的位分,儿子的地位,娘家男丁的升官加爵、女儿的婚事联姻,只要能讨他欢心,什么东西得不到?
利益太大,自然争斗不止。
不仅仅是宫里的女人斗得跟乌眼鸡似的,胤禛那些儿子同样斗得如火如荼。
不过好在宝珠之前近二十年的素质教育没有白费,因为托儿所与学校的教育一直都是尽力培养他们的兴趣,并让其将兴趣发展为谋生手段,而非让所有孩子都一定往官场钻,所以虽然前几年胤禛那些已经成年的儿子们几乎全部上阵参与夺嫡,但没两年,一些本身对当官、对政治毫无兴趣的儿子就纷纷退出,只剩下几个从小就对政治感兴趣的儿子在与弘晖争夺储君之位。
因为从小在宝珠身边耳濡目染,弘晖本人对皇位对权势倒是可有可无,没什么太大兴趣,若要他自己选择的话,弘晖甚至更愿意做个闲散王爷,而后如宝珠偶尔提及那般带着妻子儿女游遍大江南北,甚至出海见识海外诸国的异域风情。
只是他毕竟是嫡子,这个身份注定了他不得不争。
而且弘晖在胤禛的教育下,从小就养成了极强的责任感,在无法确定其他兄弟一定比自己更适合做皇帝,大清的下一任帝王是个合格的掌舵手前,让他就这么不管不顾地抛下自己的责任,他也做不到。
但要让他为了一个自己说不上喜欢的皇位,就和兄弟们拼得你死我活,弘晖可完全做不到。
弘晖的态度也传染给了其他兄弟,再加上宝珠之前未雨绸缪,让弘晖作为兄长与弟弟们每日相处,一来尽到自己兄长的责任,二来竖立兄长的威严,所以弘晖与胤禛的其他孩子关系都很好。又有胤禛的秘密立储在前,三重原因叠加,让他们在夺嫡进入白热化的时候也还留有一丝理智,不曾想过对自己的兄弟痛下杀手。
胤禛对此十分满意,自然更不将种种争斗放在眼里。
可宝珠作为母亲,就算知道这些孩子心中有数,不会走到无法挽回的那步,但还是担心弘晖在夺嫡中受伤。于是她纠结许久,想出了一个不算主意的主意。
——众所周知,胤禛是个工作狂,还是个最终过劳死的工作狂。
所以宝珠便与胤禛商量,让弘晖带着那些个对皇位还有想法的孩子陪同胤禛处理政务,也不需要如胤禛一般大事小事全都抓在手上,只让他将一些不那么重要的奏折交给孩子们先行批阅,而后再交给胤禛过目审核,也算是提前培养继承人。
但有一点宝珠十分坚持——
那就是胤禛处理多久,这些孩子就必须陪着胤禛多久。就算分配给他们的公务处理完了,也要陪着胤禛读书做事。
此时夺嫡已经过了最激烈的时候,但余威仍在。
所以胤禛对此不太理解,毕竟在他看来,这完全是在给弘晖增加无谓的压力——
他对弘晖这个嫡长子十分满意,并不打算将他逼成第二个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