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城下的战斗持续整整五日, 战场上遍布人和马的尸体。
战况最激烈时, 汉军同匈奴混战在一起,冲锋、厮杀,血红着双眼, 拼着最后的力气, 与对手同归于尽。
待到鸣金收兵,双方士兵的尸体堆叠在一处,几乎无法分开。
匈奴骑兵屡次发起冲锋的方向, 数百汉军持盾而立,盾前是倒伏的战马和敌人, 盾后是已经停止呼吸,却始终屹立不摇的士兵。
入夜后, 汉军和匈奴分别打起火把,尽可能快地收敛同袍的尸身。每当这个时候, 双方弓箭手都会停止进攻,选择暂时放下刀锋,留给战士应有的尊严。
从战斗开始,军臣单于一直未曾离开过战场。在号角声中,他仿佛恢复年轻时的勇猛,带领士兵一次又一次冲锋, 一次又一次杀向汉军。
火光映亮军臣的面容,眼角额前爬上皱纹, 身躯依旧雄壮,握刀的手依旧孔武有力。
他对众人承诺, 只要还剩一口气,就会带领他们冲出重围,回到草原。尽管这个承诺近乎飘渺,虚幻得毫不真实,本部骑兵和别部随扈仍选择相信他,愿意随他拼死一战。
他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
不能抓住最后一丝希望,剩下的就只有绝望。
南下之前,他们想的是粮食、牛羊、钱绢和奴隶。当下,他们唯一能想的就是活下去,冲出汉军的包围,活着回到草原。
没有柴堆,匈奴人索性拆掉帐篷作为引火物,将尸体集中起来焚烧。
橘红的火光不断腾起,在夜色中摇曳款摆。遇到北来的冷风,纠缠撕扯中,蔓延开点点刺目的火星。
汉军大营前,赵嘉和归来的魏悦并肩而立。
望着照亮夜空的火光,两人皆默然无语。
汉军的尸身同样被小心收敛,在营前集中焚化。
大战之后,他们无法送战死的将士完整归乡,只能从尸身取下一缕发或是一条衣带,和记录身份的木牌放在一处,仔细放进盛装骨盔的陶瓮,等战争结束,由术士主持祭礼,再由文吏核对籍贯,送回家乡。
匈奴大营的火光彻夜未熄,汉军营前的火焰也燃至天明。
旭日东升,吹过朔方的风变得更冷,天空却异常晴朗,碧蓝透彻,对比被血浸透的战场,莫名透出一种苍凉。
战鼓敲响,汉军和匈奴出营列阵。
在阴山南麓的战场上,已经倒下超过七万士兵,战马更是难以计数。
血腥味弥漫在空气中,呼啸的北风也无法吹散。被鲜血和尸体吸引来的狼群似在畏惧着什么,始终徘徊在战场外围,不敢靠近半步。
每到黑暗-降临,总会点点幽光徘徊闪烁。临到天明又会不知所踪,唯有刺耳的狼嚎声连绵起伏,许久不去。
战鼓声告一段落,军臣单于举起长刀,王庭禁卫如潮水分开,车驾缓慢前行。
见到这一幕,汉军将领同时举起右臂,亲兵飞驰传令,环形军阵分成六个方阵,阵间是可容两马并行的通道。
将官之中,曹时爵位最高。以官职和战功言,李息和李广居先。鉴于此,曹时主动退后半个马身,同赵嘉、魏悦、李当户和韩嫣并行。
军臣单于的车驾停在阵前,即使身后的战士不足一万,仍是狼顾虎视,赫斯之威。
在他身后跟着另一辆木车,车上人做匈奴打扮,却是实打实的汉人相貌。皮帽下,须发俱已花白,面上爬满皱纹,正是随军出征的中行说无疑。
李广和李息并排前行,同军臣单于相距五十步,李广拉住缰绳,李息继续前行十步方才停住,一双长眸凝视对面,刚毅的面容尽显威严。
“汉将,我有一言,带给你们的皇帝。”军臣单于开口,声音略显沙哑,却清楚传入李息等人的耳中。
“大单于请讲。”
“七十年前,汉朝的皇帝被困在白登山,用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