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种田记正文卷第三百四十三章意外上一次杜岳平来的时候和乔宏致玩疯了,所有能玩的,几乎都叫他给玩遍了。 不过今年他就没这个机会玩了,乔宏致是个半大少年了,放别人家里都是半个劳动力了,每日都要下地干活的。 而杜岳平跟着上山下田,确实体会到了杜奶奶说的话,自己不是干活的料。 而乔家也是真的把他当客人看待,做的事相比乔宏致来说,真的要轻松许多。 之前挑水浇地的时候,杜岳平第一次怀疑自己,许多十五六岁的姑娘,挑着一担水健步如飞。 反观他挑个半桶水,还要晃出去一半,连个小姑娘都不如,真是丢脸极了。 乔宏致安慰他说是不熟练的关系,但是只有杜岳平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重。 以前在读书的时候,对于农民的辛苦也不过是书面上的词语描述,哪里深刻体验过。 前年来高山大队,也就体会了一把割稻子的感觉,其实更多时间都在晒稻子、送饭、搬稻草等轻松的活。 到这一回挑水,杜岳平真的感觉到了农民的不易,也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削尖了脑袋要往城里跑。 他重新反思了杜奶奶曾经说过的话,知晓自己唯有读书或跟杜岳南一样去当兵才能有出路。 而现在,就算他真的对这些不擅长,也要逼着自己去学,他不想当个吃闲饭的人。 只是杜岳平怎么也没想到,不过几个月后,高中毕业生就要失去了长达十年的高考机会,失去了城里的安稳生活,到农村的广阔天地奋斗去。 虽然在今年的6月的时候,中央发了关于大中专毕业学生的通知,要尽量安排到人民群众中去,要一边工作一边劳动。 那时候,所有人都没有多想,最后会有这样的政策出现。 其实一切早有苗头出现。 去年的时候,重要就要求各种组织、机构等缩减支出,提倡节约之风。 更早时候的精简非城市人口,释放农场劳改犯等。 由此可见,城里的人口压力太大了。 大队的那个收音机还是没修好,社员们也习惯了,不过有人看到杜岳平时,还是会问几句,请他回海市之后帮忙寄几个零件回来。 杜岳平对这些电子零件的了解不多,他问了问乔宏远这些零件的名字和型号,“我都没什么印象。” “也不知道现在海市的旧货市场如何,要不我写信让我奶奶去看看?” “还是别麻烦你奶奶了,老人家年纪大了,不适合去人多的地方。”乔宏远皱起眉头,并不赞同这话。 “我奶奶精神着呢。” 乔宏远还是拒绝,“不行,你奶奶有裹脚吧,出了门不够安全。” 杜岳平不由沉默了,确实如此,要不是有杜岳南在,杜奶奶只怕也要受一番磋磨。 “没有广播听,但是现在大队有别的娱乐,没有差别了。” 实际上,乔佳月能从系统商城里买到这些零件,不过乔宏远觉得暂时没必要修。 电池是个问题,主要是怕被人看出电池的端倪来,完全不是市面上卖的那种电池。 所以乔宏远决定了,在大队里拉电线前,收音机都一直是坏的。 “你也来了半个多月,要不要考虑回去了?”乔宏远问这话并不是在赶杜岳平走,而是一个老人在家确实不安全,“你放心你奶奶一个人在家吗?” 杜岳平心里涌上一股愧疚,抹了一把被晒得黑黝黝的脸庞,“那我过了七月半就走。” “嗯,七月半,蔡名叔应该会来一趟,你正好跟他的车走。”乔宏远算了下时间,猜到蔡名也要来了。 乔母也打算找个时间跟杜岳平说这件事呢,没想到乔宏远就先提了。 不是他们要赶杜岳平走,而是现在不平静,留杜奶奶一个老人家在家里,谁能放心? 也就是杜岳平还小,考虑不那么多。 而乔母他们可不一样,一些事情,可能需要来解决,一些并不需要。 蔡名骑着自行车来的,他知道今年全市比较干旱,也没打算要太多的东西。 因为天气太热,菇棚的收成都比往年要差,母鸡也不爱下蛋了,就是养猪都不怎么长膘。 所以这半年多,高山大队除了砖瓦窑,其实真正挣到钱真的不比往年同期。 “我从我爸那知晓,我们省也要办一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