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都市言情>影帝重回十八岁> 262寒山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62寒山寺(1 / 2)

尽管宁远的戏份结束了,但他还没走,得留到杀青。

因为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宫泽理惠的翻译。

正常的拍摄时,因为她不懂华语,大部分镜头都需要分开。

比如她和王祖娴对话,就需要宁远暂时来用霓虹语说王祖娴的词,跟宫泽理惠搭戏,当然宁远不会出境,只拍宫泽理惠。

王祖娴跟宫泽理惠对话,也是如此,不过这时候不一定需要宁远,因为谁都能代替理惠说华语词。

但王祖娴就让宁远说,宁远也很无奈。

到后期的时候,再把两部分剪辑合成到一起,就变成了两人的对话。

这一天,拍完两个女人相拥在一起,看着外面景色,默默无言的安静镜头后,所有的戏份终于完成了。

杨凡看完回放,笑意浮起在脸上,这是所有人期待的。

“ok!”

杨凡朗声笑道:“我宣布,杀青!”

全场一片欢呼。

似乎每次杀青,都是相同的场景,大家欢呼雀跃,紧绷的弦断裂,心里一片轻松畅快。

就跟高三学生毕业差不多,每一届都是如此。

当然,欢呼之后,就是不舍,毕竟朝夕相处这么长的时间。

晚上杀青宴,全员到齐,吃的是火锅。

杨凡笑道:“还是内地的好食,而且还便宜。”

“好吃你就多吃点。”宁远也在那儿大快朵颐。

每个剧组的饭菜都是那样,盒饭再好吃也还是盒饭,哪有火锅好吃,尤其是阴冷的江南冬天,吃起来辣,爽歪歪。

第二天他们没走,前几天宫泽理惠就跟宁远说过,想去看看寒山寺。

这个寺庙,对华夏人来说很知名,但对霓虹国的人来说,堪比圣地。

文艺作品,有时候真的有特别强大的能量,就像寒山寺,只靠张继一首诗,就名传千古,位列华夏十大名寺。

古代可没有今天这么便利的宣传渠道,更没有什么旅游区的宣传,人们去一些名胜古迹,更多就是靠这种诗词。

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诗仙让庐山红了。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让滕王阁红了。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能传到霓虹国,到现在,‘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让霓虹国的小学生都耳熟能详,就像华夏小学生对‘床前明月光’这么熟悉,靠的当然不仅仅是这首诗,还有两位高僧——寒山和拾得。

就是说出“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这番《寒山问拾得》名谒的高僧。

唐代,寒山和拾得穷困潦倒,最后寒山病逝于枫桥寺,而拾得,则东渡到了霓虹,在那个文化贫瘠之地,拾得潜心弘扬佛教,很快风生水起,成为当地的一代宗师,影响巨大。

拾得不忘助铁哥们一把,在宣传寒山上卯足了功夫,使得霓虹不仅有了“拾得寺”,还有了“寒山寺”。

由于寒山诗的意境闪烁着悲哀的生命体验和透彻顿悟,很符合霓虹人的民族特点,就像那句“只是忍他、让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如何”。

一个忍字,贯穿霓虹国历史千年。

跟这样的人文相契合,很快就让寒山和拾得成为了他们的文化偶像,而他俩的诗,在霓虹国被归纳成了“寒山诗”。

就像很多文化艺术家,很多都是逝世后,才意识到他们的价值,寒山也是如此,病逝之后,才发扬光大,就连他圆寂的枫桥寺,也改名为寒山寺。

又过了几十年,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寒山寺名传千古。

而寒山寺和寒山诗,也在霓虹国大放异彩。

寒山在霓虹记国出名之后,霓虹国的学者来华夏寻找寒山人生和诗作的踪迹。

可以说,寒山在霓虹国的政治、社会、宗教、艺术、美学、商业等诸领域都产生了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