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余运点头说:对,不过呢,事在人为,诸葛亮借东风,方有后来的周瑜火烧战船,自古以来,我们有求雨的传统,传说天有雨神,还有能够呼风唤雨的龙王爷,古代,干旱时期,最好的办法是求雨,遍寻世间人方士,摆下供案,杀鸡宰羊,旌旗招展,用来求雨,往往能够收到特效果啊!
孙西浩听后哑然失笑说:老余啊,这都是什么年代了,你还会迷信古时候求雨的那一套封建残余。≦看 最 新≧≦章 节≧≦百 度≧ ≦搜 索≧ ≦ 品 ≧≦ 书 ≧≦ 網 ≧
余运说:这个事情,也不尽然,是属于信则有不信则无。这个世界之,到底有没有神灵,谁也说不清楚,现在,我们的很多异自然现象,也是很多科学无法解释的。
余运把自己所掌握的有关求雨的典故,讲给了孙西浩。
古代华夏,是一个以农牧生产为主的国度,影响粮食收成的重要因素是雨水。因此,雨水不仅是决定农牧生产的命脉,也直接关系到国库的收入与王朝的稳定。自古以来,祈求风调雨顺、旱年祷风求雨便一直受到自国君、下至平民的极高重视,因此,早在商周时期,有如《周礼·春官·司巫》这样的记载: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巫师卜卦、儿童舞雩的祭祀方式,是古代出现的最早的求雨仪式。甚而至于出现了商汤舍身火海而求雨于桑林的商汤祷雨的壮烈故事。
商汤王身着白衣,自乘白马、白车,率领众臣到汜水的桑林祷雨。汤王手捧三足鼎,把自己作为祭品,跪地向天诚恳地忏悔自己的过错,以六件事责备自己,求天快降大雨,以救万民,并剪下了自己的头发、指甲焚烧,以示对自己的惩罚。汤王的虔诚之心,感动了苍天。顿时雷声大起,黑云压头,不多时暴雨倾盆而下。桑林的老百姓们高兴得在雨连唱带跳,欢欣鼓舞,庆祝自己的胜利。从此,汤王每年都带领宫廷大臣来桑林祭奠,并命伊尹把百姓的歌舞记录整理,取名桑林舞。这是著名的桑林祷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汤王,在他祷雨住过的大沟旁———汜水城东关外,专门修建了一座庙宇,叫汤王庙。再后来,那里成为一个村庄,叫汤王庙沟。
余运讲到了历史的第一个求雨典故,接着他讲到了第二个。
董仲舒到江都国任国相这一年,正赶江都国一带出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董仲舒认为这正是教育刘非的极好时机,于是他对刘非说,这次久旱不雨,是天的惩戒,必须举行祈天求雨的仪式,以求五谷丰登。而方法嘛,董仲舒用的当然是他创造的天人感应说加经他改造之后的阴阳学。第二天,董仲舒令关江都国内所有的南门,不准用火——这便是前提及的闭诸阳。并且要求把所有的北门都打开——这是纵诸阴。按照云从龙、云多则雨至的原理,董仲舒不仅要求在祭坛前摆放清酒、猪肉、公鸡、盐巴等供,他还要求用干净的泥土在祭坛前的央空旷地带堆成一条长八丈的大苍龙、七条长四丈的小土龙;另外,他还要求在祭坛之前挖八尺见方、一尺深的水池,里面放五只活蹦乱跳的癞蛤蟆。一时间,人们的神情极为专注、现场的气氛极为严肃、祭祀的场面极为壮观——刘非、董仲舒率大小官员们长跪在设好的祭天坛下,求老天爷快快下雨。事实,像后来《三国演义》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一样,在他设坛求雨不久,果真下起了瓢泼大雨,而且一下是整整好几天,江都国的旱情得到了彻底的解除。
接着余运又讲到了第三个求雨典故。
1882年夏天,扬州发生了一次特大旱灾。当时,同治元年的榜眼、官任扬州知府的何金寿想尽各种方法来帮助缓解旱情,与百姓共同抗灾。为了求雨,何金寿甚至按照民间传说的求雨之法,穿着官服,打着赤脚,顶着似火的骄阳,一次次到各地的农田内向苍祷告。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