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
比起乡试的严谨,童生试相对而言也就没那么重要了,尤其今年又是科举乡试年,五月里就加试了一场院试,更加衬得八月这一场无关紧要了。
但这是对于外人来说的,可对于那些参加院试的人看来,再没有什么比这事儿更重要了。
这有点儿像是安卉上辈子的高考,在意的人是特别在意的,但假如自家以及亲戚家中一个高考生都没有,最多也就是在看新闻报道的时候,噢一声感概高考又到了,时间咋过得那么快。
可余耀宗是谁?
他从五岁开蒙起,目标就非常明确,考上秀才。
不是他格局小,而是在南山村那地界,能打小有这种梦想的,都算是极为稀罕的了。一般人就算咬牙送孩子去学堂里念书,也是盘算着认识几个字后,能送去镇上当学徒,以后就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挣吃喝了。
余家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是南山村第一富户了,余耀宗在同辈的兄弟、堂兄弟里面,既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了,他爹甚至都不是他爷爷的长子。也因此,在读书之前,他受到的关注其实并不是那么多。
家里孩子多嘛,当大人的如果很闲也就罢了,一旦忙活起来,能记得给孩子吃饱穿暖就算是合格的了。再说就这个年代,还是乡下地头,几乎所有人家的孩子那都是放养长大的。
兴许是余耀宗命里就有遇贵人的特质,他的启蒙恩师对他格外看重。
打从入学后,就一直在告诉他,人是要有目标的,给自己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然后就冲着目标奋力往前跑,哪怕一时半会儿跑不到,终有一天总是能达到目标的。
也是这位启蒙恩师,除了鼓励他之外,还告诉他的父母家人,说他的天赋不错,放在众多的学子之中,属于极好的那一小戳,加上他也确实是能吃苦的,将来的前程还是非常敞亮的。
就因为恩师的这些话,一方面是让余耀宗打小就建立了信心与目标,另一方面当然也是让他的家人对他抱有了极高的期许。
对比其他不上进的兄弟,余耀宗在家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而随着他确实在读书方面崭露头角后,连一家之主的爷爷都对他重视起来。
对了,余耀宗的那位启蒙恩师,就是安卉隔壁家的房东老爷子。
在那时,余家还没搞出后来的家学,也没请先生来村里教书。余家的孩子,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直接塞到镇上的私塾里,也没刻意挑选,甚至都不是所有的孩子全送到同一个的,完全是到了年岁瞅着坐的住了,就让当爹的或者哥哥带着来镇上,随意选个私塾,交了束脩就送进去。
搁在安卉上辈子,那简直就是不敢想的,多少人为了孩子读书砸锅卖铁也要买学区房,更兼各种骚操作不断。
可放在这个年代,像余家这种家庭,已经算是非常负责任的了。
余耀宗这一辈以及他侄...儿那一辈的男孩子,全部都是五六岁就送去开蒙的,也有特别好动的,实在要是坐不住,那就晚两年再去。至于读到什么时候?只要愿意读,那就可以一直读下去,哪怕娶妻生子之后都还能再读。但如果实在是不愿意了,那就回来吧。
已故的余老族长就是希望能将自家打造成一个耕读之家。
然而,希望有时候真的不一定能达成,反正余耀宗这一辈儿的兄弟里面,只有他一个还算是靠谱的。十四五岁就通过了童生试的前两场考试,独独最后一场,也是难度最高、最为重要的院试,年年考、年年卡壳。
一直到今年五月里,县太爷宣布加试一场,他也去考了,考完自我感觉良好,还以为这次必然是要中了,结果却还是遗憾落榜。
余老爷子也因此抱憾而终。
其实,严格来说,科举是不允许尚未守孝期满的学子应考的。像余耀宗这种情况,去世的人是他的亲爷爷,依着礼数是需要守孝一年的,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