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去喝酒吧,我考教这孩子一番。”说完起身示意贾瑚跟在身后。
钟训见父亲和贾瑚进入书房,拍拍师弟的肩膀,“看来父亲对你的侄子还算满意,你就放心的跟师兄去痛饮几杯吧~”
“我没什么不放心的。”拿开师兄的手,林如海转身率先往石桌走去。
另一边贾瑚跟着钟院长进入书房,便一直被晾在书房中间,钟院长穿梭在书架中间一本书一本书的往出抽,余光一直注意着贾瑚,贾瑚一直目不斜视笔直的站着。
过了一刻钟左右,钟院长拿着十数本书坐在贾瑚面前的书桌前,说道:“我听如海说你的府试得了第四名,最近策论多有进益?”
“晚辈还有许多需要学习之处。”
“江南学风浓厚,比你年龄更小更有天赋的学子比比皆是,是不可过于骄傲。”
“太师父所言甚是。”
钟院长点头,随手抽出中间一本《尚书》,随便翻了一页念了一句停了下来,贾瑚会意的接着太师父继续背诵,流利并且一丝错处也没有。
翻了三页,钟院长打断贾瑚,又抽出一本《大学》,念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这般四书五经轮番考教,贾瑚还算招架的住,钟院长又让贾瑚以“广陵书院”赋诗一首,“以老夫煮茶一壶为限。”
让书童把贾瑚引致另一张书桌前,钟院长一边欣赏着贾瑚的神情,一边怡然自得的开始煮茶。
钟院长把饼茶研碎的时候,贾瑚站立在书桌前思考未动笔;泉水置于釜中,以碳火烧至一沸时,贾瑚提笔蘸墨;三沸之时,贾瑚重新铺开一张纸誊抄诗句;在钟院长将茶汤斟入碗中之时,贾瑚双手拿着纸张站在一侧。
钟院长一伸手,接过贾瑚手里的纸,另一只手示意他坐在对面喝他煮的茶。
钟院长认真的看了一遍贾瑚写的诗,然后放在茶盘另一边没有水渍的地方,也没点评,而是问起茶汤:“觉得如何?”
贾瑚非常诚实的回答:“有些苦涩。”
“平时喝茶的习惯是什么?”
“祖母喜欢喝冲泡的红茶绿茶,晚辈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也是如此。”
一老一小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关于茶的文化,贾瑚对这方面研究不多,便只受教的听着。
过一会儿钟院长才拿起贾瑚的诗句说道:“你的诗对仗工整,但是灵气不足,只有形而无神。”
“姑父和晚辈的先生都曾说过,晚辈也认真研习过,却依然未有惊艳之作。”
“前些日子如海送来了你的策论,老夫看过,确实有些进益,你姑父忙碌,对你的教导有限,今日老夫留一篇策论与你,每隔一日便来书院交与我。”
贾瑚有些惊喜的站起来,冲着钟院长深深的鞠一躬,“晚辈谢过太师父指教。”
钟院长点点头,说:“去外边吧,你伯母的厨艺不错,你去尝尝吧。”
“是,太师父。”
贾瑚出去之后,对林如海复述了一遍太师父的话,林如海还未说什么,钟训便赞赏道:“父亲可不是会看面子的人,看来贾瑚你确实让他老人家很满意。”
等到下午林如海和贾瑚走后,钟训进入父亲书房见到贾瑚的诗,有些嫌弃道:“此子少些灵性。”
钟院长笔走龙蛇,落下最后一笔之后,道:“诗如其人,此子心性纯良,勤奋好读,学问扎实,是实干之人。”
“看来父亲对贾瑚的评价甚高。”
“我是看重其品行。”
钟训可不相信,父亲年轻时便是豪放洒脱之人,放着有前途的官职不做,来到这扬州办书院,最是眼光高,什么时候因为人品就不在意才学了。
钟院长从三儿子的神情里便看出了他的想法,这个儿子的性子是最像他的,所以科举之后未等授官便辞了回到扬州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