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了雨,气温又降了些,沈华浓就没打算带昭昭去肖场公社,看小丫头心情不好,她将人送去董艳容家去了。
董艳容给她看了“向前”新写回来的信,念信的任务就交给沈华浓了,她也没有推迟,认真的接了任务,又陪着老太太说了会儿闲话才回来,看看天色不好,用围巾、帽子、大衣将自己全副武装好,还特意带了把伞,小丁、小谢今天也有事情去不了,所以,沈华浓就只能独自跑一趟了。
出发的时候犹豫了一下,还是背上了小丁借给她的那个录音机,里面放好了一盘空磁带,还单独带了一盘,这还是小丁的嫁妆之一。
这种老式卡带式收录机体型庞大、笨重得让沈华浓震惊,小丁教她操作了一遍,倒是很简单,另外还送给她两对大电池。
沈华浓本来是不想带的,但是想想,她还整理了一些制作霉豆渣过程中的问题打算问问方家老太太,要是那边公社还有其他的穷人在食物上的智慧跟她分享,录下来也不错,回来可以慢慢边听边整理资料,免得有遗漏。
她可以听懂竟市人民的日常方言,但是,对一些老年人的老式方言就不一定全部明白了,话说回来,小丁也是因为这几次跟她去调研的时候感觉记不过来,才主动给她借了录音机,这次还只有沈华浓一个人去,好记性也不如烂笔头。
带上就带上吧,好在这录音机配备了一个保护皮套,皮套上还有个背带,背着倒是比昭昭要轻,就是看着有些傻。
不过在这年头,有个收录机是个很时髦的事情。
沈华浓就这么傻乎乎的出发了。
天气太冷了,本着速战速决的念头,她忍着晕车坐了公交车到桥头站,下了车之后就直奔去肖兰英家里去,肖兰英和她婆婆都在家里,正等着呢。
“没想到你这娃,为了个霉豆渣还真的顶风来了啊。”老太太的笑着道。
沈华浓囧了囧。
在您看来我是有多好吃呢。
废话不多说,几人先去看了方家做霉豆渣的堆垛,沈华浓将之跟自己做的仔细的比对了一下,这上面的菌种颜色倒是跟自己没什么差别,她的应该也是成功了,就是对方这边菌种长得更好一些,也不知道是她温度调控经验不足,还是时间太短的问题。
她开了录音机,又跟老太太聊了会儿,可对方说得实在是太过抽象了,全部都是“一点”、“两三天”、“摸着差不多不烫”之类的话,全然没有精确到数据的概念。
沈华浓心下一叹,这就是很多传统菜式会消失的缘故了。
厨艺传承完全凭口授,晚辈掌握多少、继承多少说不准,万一领悟不全面,或者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气候、器皿、原始食材发生了变化,没有能力做出相应的改变,那这一传统菜式就会失了最开始的滋味,最后很可能就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了。
可是厨师这个行业,师父带徒弟确实又是最有效的方法了,中餐很难像西餐一样精确到具体数据,就算有个统一的配方,做出来的味道也是千差万别,因为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有很多的门道,不同人的理解就不同。
就以这道霉豆渣举例吧,第一步酸化发酵,老太太说要等发酵到豆渣糊表面出现清水纹路,挤出的水不再浑浊为止,这个“浑浊”就是个相对主观的概念,不同人的要求就不一样。
老太太说需要两三天,而实际上沈华浓直到第四天才得到自己比较满意的效果。
厨艺,就是一门只能在不断实践中感悟的学问。
跟老太太交流了一会之后,沈华浓就放弃了,她觉得还是自己回去继续摸索吧。
肖兰英是提前准备好了的,特意用新做好的霉豆渣给沈华浓展示了一荤一素两道菜。
素豆渣就是切块后在热油锅中煎炒,适当蒸发水分之后配上食盐、辣椒就成了,因为豆渣在发霉的过程中会自然结块,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