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竹的娘家李家庄,离刘家集约有二三十里路。李文竹早上起得早,又跟着刘清和搭了一段牛车,她估摸着到李家庄差不多该晌午了。
李文竹记得母亲和哥嫂生活在一起,大哥家里已有了一儿一女。
她手里有刘清和给她的几十文钱,准备买些点心拎着过去,总不能空着手回娘家。
李文竹走走停停,弄不清方向时就停下来问问路人,李家庄不难找,没多久她就远远地看到了庄子。
李家庄的人自然是认得李文竹的,大家看到她回来,大多都会笑着打招呼:“文竹,回娘家了?”
李文竹不知道怎么具体怎么称呼对方,一律笑着回应。然后再寻着模糊的记忆寻找自己的娘家。
还好,她并没有怎么费力,因为她娘正在村子中央的大柳树下跟人拉家常呢。李母的年纪跟江氏差不多,四十多岁的样子,头发有些花白,面容清瘦,不过看上去比江氏和蔼许多。
李母看到女儿回来,脸上神色并不怎么高兴,反而有一丝淡淡的忧虑。她又怕旁人看出点什么,赶紧勉强笑道:“文竹回来了?清和怎么没跟你一起来?”
李文竹道:“他忙,把我送到镇上就去郡城了。”
李母“哦”了一声。周围有人附和道:“女婿忙点好,说明有出息。一个男人天天在家呆着才不好呢。”
李母客气地道:“哪有什么出息,不过是穷忙罢了。”
她跟大家客气几句,便领着女儿回家去。
待远离众人之后,李母才忧心忡忡地问李文竹:“你跟娘说实话?你是不是又跟婆家闹别扭了?”
李文竹试探道:“要是我说是呢?”
李母脸色微变,再一次看看四周, 见确实无人,才用严肃的语气说道:“你出嫁时娘就嘱咐过,嫁到婆家可不比娘家,一切都要小心谨慎。娘教你的,你难道都忘了吗?”
李文竹在心底叹息一声,接着平静地倾诉道:“娘,你是不是不知道我在刘家过的是什么日子?刘清和一年回不了几趟家,他那个娘天天让我干活,天不亮就要起床做饭洗衣,每晚织布绣花到很晚。稍有不如意就关禁闭饿肚子,说真的,这种日子我真的忍不下去了。这次回来就是想跟您和哥哥商量商量该怎么办?”
李母脸色大变,急声道:“娘知道你过得不容易,可是哪个儿媳妇不是这么熬过来的?你奶奶当初在世时,娘也是这么过来的。况且,清和是个好孩子,为人善良,又不像别的男人那样吃喝嫖赌样样占全。你想和你哥哥商量什么?你哥可不比你爹,什么都依着你惯着你。他性格要强,又爱面子你又不是不知道。你绝不会由着你来的。”
李文竹默然不语,她突然想起自己穿越之初曾经在心里问原主的那几个问题:“你为什么不反抗?你的娘家人呢?你的丈夫呢?”
如今这几个问题都有答案了。她的丈夫劝她忍;她的娘家为了面子也劝她忍。她还能指望谁?
母女俩心事重重地回到家里,李家大嫂吴氏正在院子里晾衣裳,一看到李文竹回来,先是一脸惊讶,接着便笑脸相迎:“小妹来了。娘可是时常念叨你呢。”
李文竹上前叫了一声嫂子,吴氏约有二十三四岁,比李文竹年长几岁,生得容长脸,肤色白皙,一双细长的笑眼。
李文竹正在跟大嫂说话,这时候又从屋里飞奔出两个孩子,这正是李文竹的侄子侄女,男孩子六岁,女孩子四岁,正是淘气的年龄。两个孩子叫了声小姑。李文竹笑着答应了,然后把手里的点心递过去,两个孩子自然是一脸惊喜,然后又看了看母亲,直到吴氏说道:“你小姑给你们买的,拿过去吃。”他们才抱着点心欢呼着去分了。
吴氏望着两个孩子的背影,突然说道:“文竹呀,你嫁到刘家也有三年了,怎么肚子还是没有动静,你哪天有空,我带你去城西娘娘庙给你求一求送子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