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普一边去校外吃早餐一边等司机把文件送来。
不想吴普豆浆喝到一半,手机振动了一下,提示有新消息。
吴普扫了一眼,目光瞬间顿住。
这条信息他几天前收到过一模一样的。
结果是他卡里多了一千万。
现在问题来了,那天的一千万是他讨要的悬赏奖金,眼前这多出来的一千万是哪来的大额不明财产?
吴普打开消息仔细一看,一模一样的格式,一模一样的来源,全都不带变的。
吴普给老陈回拨了电话:“陈叔,那一千万你是不是打重复了?”
老陈深吸一口气,说道:“是老爷子让打的,具体怎么回事我也不清楚。”
意思是让吴普打电话问骆老爷子。
吴普说:“那您能给我个老爷子的号码吗?我问问怎么回事。”
老陈:“…………”
这小子是一点都没把老爷子看在眼里!
老陈给吴普报了个号码。
吴普挂了电话就给骆老爷子拨过去。
“爷爷,您怎么又给我打了一千万?”吴普开门见山地问。
骆老爷子冷哼一声:“我不想让别人说我认回来的孙子穷得去吃路边摊。”
“您这话就不对了,吃路边摊怎么呢,别人粤省的富豪还自己开路边摊,哪有那么多穷讲究。”吴普辩驳道。
骆老爷子道:“给你你就收着,就那点钱还烫着你手了不成?”
骆老爷子今天腾出手来想给孤儿院那边捐点钱,才知道吴普把刚到手的一千万直接划拉过去了。
这小子的养父母一个是刑警,一个是老师,倒是把他养得根正苗红。
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己孙子,没认回来也就算了,认回来后他不可能再让他过苦日子。
骆老爷子说道:“你看看你,连辆能开出去的车都没有,传出去像样吗?”
既然骆老爷子非要给,吴普也没有坚决不收的道理,他笑着说道:“那好,我一会就去买辆车,以后常去看您。”
苏轼给观众打了个招呼,就问吴普无人机是什么玩意。
吴普给他讲解了一下原理,苏轼听不太懂,但大受震撼。
得知从过去的油灯...蜡烛到现在家家户户普及电灯电器其实只花了不到一百年,苏轼更是久久不能言语。
要知道从他们自认为的鼎盛时期到靖康之难,也只过了不到一百年而已。
短短百年过去,世界居然能有这样天翻地覆的改变,这是身在其中的人很难想象也很难理解的。
两个人边走在空荡荡的园圃里边聊着近现代历史,一个用的是现代口音,一个用的是北宋官话。
有系统这个外挂作为沟通的桥梁,吴普和苏轼聊起来没什么障碍,观众们听起来却十分奇妙——
“馆长是不是忘记了什么?”
“翻译呢,翻译呢,馆长别只顾着聊天啊!!”
“好奇怪啊,我听着听着,连蒙带猜地也能听懂了。”
“我觉得刚才那句话的口音和我们这边的方言有点像。”
“我也觉得有点像我的家乡话!”
“我不一样,我从小只会说普通话,但听着听着也顺耳起来了!”
“语言本来就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我们的文化又没断绝过,语言当然也是一脉相承的啊。就算南方北方西边东边有区别,慢慢讲慢慢听,总能听出许多同根同源的东西。”
“那是,我的一个湘省同学讲起话来跟连珠炮似的,贼快,我听得一脸懵逼。可她要是慢慢和我讲,就算是讲湘省话我也听得明白。”
“等会,这只是演员啊,大家不要入戏太深,弄得真的是在搞古今对话一样。”
“演员不演员的不重要,馆长的讲解真是深入浅出,我听完都感觉心里有了个近代史纲!”
随着太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