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进门就是一脸的笑意满满。
宁志恒起身请他到沙发上坐下,然后将手中的文件递到他的面前。
于诚赶紧将文件打开仔细的翻阅了一下,然后对宁志恒问道:“这是电台电波的监听记录,你想知道什么呢?我知无不言!”
宁志恒便开口问道:“电信科在文件里提到,其中一个电波的频率和手法非常熟悉,当时是你们情报科正在经手的一件案子,你们所追查的对象,正是这个电波频率。
当时是在城南的中华门附近,只是后来不了了之,这个电波消失了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出现,地点正是在北城区的黑廊街区一带,三个月前再次消失,现在又突然出现,地点也变成了颜料坊附近。”
说到这里,宁志恒看着于诚,语气淡淡的问道:“记录上注明,这个案子就是老于你负责的,能把案情跟我说一说吗?”
于诚这才知道宁志恒为什么要把自己找来,原来是要问这件事情,他不由苦笑一声,将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原来就在去年四月,情报科发现了一个可疑人员,他们本着放长线钓大鱼的想法,继续监视一段时间,就在一次对方准备去死信箱放置情报的时候,跟踪来到了中华门附近。
可是对方非常谨慎,关键时候跟踪人员漏了行踪,被对方发觉,于是突然逃跑,在追击之下,可疑人员被击毙,线索就此而断。
不过情报课也不是吃素的,经过分析,认为上线也就隐藏在中华门附近,可是中华门的区域实在是太大,人口密集,无法确定目标。
他们判断这个上线很有可能是一名信鸽,也就是掌握电台的情报小组组长,于是调来了电信科守在中华门区日夜监听。
因为那个时期,军事情报调查处对日本间谍束手无策,难得这一次找到个线索,谷正奇下了死命令,必须全力侦破此案,所以于诚带着大批人手和电信科人员整整蹲守了两个月,花了极大的代价,终于掌握了这个电波的规律,找到个比较具体的位置,把目标范围缩小到了中华门区的响铃巷附近。
就在当天晚上,他们准备再次在对方发报的时候,突然对响铃巷进行大搜捕,想来个人赃俱获的时候。
当天晚上的电波信号却突然消失,于诚只好按照计划继续执行大搜查,将整个响铃巷五十八户人家搜查了一个底朝天,几乎每家每户,一寸一寸的都搜了一遍,却是一无所获。
费时两个月,耗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的行动最终失败,这样情报科大为失望,作为执行此项任务的于诚,自然也是灰头土脸了,就没有下文了。
宁志恒听到这个情况,想了想问道:“也就是说,这个信鸽应该是响铃巷的住户,只是在发报的当天突然放弃了发报,会不会他察觉到了你们的侦查行动?”
于诚双手一摊,表情无奈的说道:“这就不知道了!也许是发现了我们的行动,按照之前监听的电波规律,当天晚上一定会有一次发报,我们判断是日本间谍小组的安全信号发报,是十天发一次,每次都是在夜里十一点左右。
这个时间进行抓捕,能够确保日本间谍当时正在发报的位置,也就是当时他肯定是在响铃巷里,可是当天没有发报,我们就无法确定目标在当时有没有在响铃巷里。
事实上,搜查结果也是这样,一无所获。”
宁志恒再次问道:“之后没有对响铃巷里的人员进行排查?”
“排查了,可是什么依据都没有,也没有筛查的条件,整个响铃巷五十八户人家,二百多人口,我哪有那么多的精力去调查跟踪,这根本不可能做到。”
于诚说的也的确是事实,跟踪调查一个人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一口气跟踪调查二百多人,简直是天方夜谭。
“搜查当时,响铃巷里的所有人口都在吗?有没有人当天晚上离开的情况?”宁志恒问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