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不是本地人士,三个城门守卫一齐看过后,便让柳湘莲先在一旁站着等待。
三人中留下两人看管柳湘莲,其中一人快步奔向城墙上,请下来一位军校,详细盘问了柳湘莲数个问题,与路引上所写一一对应。
听说柳湘莲要去边关银卫城处投军,还要给镇原州知州送信,那军校还要柳湘莲拿出书信来,虽未拆封,也细看了封皮上的文字封口等。
柳湘莲一开始还以为这些兵士看他是外来的,要故意为难勒索他。
只是这几个兵士军校虽盘问得仔细,却未见为难。
见柳湘莲把来历去处样样说得清楚,他
虽路途劳累,但通身穿着体面,器宇轩昂,又是京中口音,便放他进城去,再接着盘问下一个人。
柳湘莲以前从未来过陕甘之地,只以为此地靠近边关,进城盘查就是如此复杂,并未起疑。
收好文书信件等,柳湘莲牵马进城复又翻身上马,找了一家客栈安顿下来。
洗澡更衣叫了饭菜,又叫了一壶酒,他一边吃喝,一边听大堂里当地人说些近日城中的新鲜事。
习武之人对周遭环境的敏感之处胜于常人,听力也比常人稍微好些,大堂里的说话声又都不是避着人的,柳湘莲也能听个八/九不离十。
大堂另一侧有几个商人模样的人正推杯换盏,说得开心。
喝过几盅,一看上去有五十多将近六十岁,胡子花白老长的老翁说道:“上回送货来时城门还都只是例行查问。怎么这回进城这般繁琐起来?”
“咱们也是走惯了的,我这张脸都来来去去二十多年,按说就是查问也查问不到咱们身上。”
同桌都是比他年轻二三十岁的壮年,听了老翁这话,满不在乎的笑道:“您老人家又开始瞎担心了。”
“守门大哥都说了,这是因着去年和瓦剌交战,怕有奸细进来,所以凡是入城的都要查问。这不还是顺顺当当让咱们进来了?”
另一个也劝道:“现在咱们家日子好了,您老人家就少操些心,就是出了事儿,一切有我们呢,您就只管享福吧。”
那老翁见小辈们七嘴八舌的劝他,也不欲倚老卖老再说什么扫兴,只把话吞回肚子里去。
可老翁心里到底有个疑影儿在。
今儿所看到城墙上几位军校,有一位他看上去分明是老家出去到宁远军中从军的后生。
罢罢罢,也许是自己眼花了也说不准。
柳湘莲从另一边听着了,把这些话都记在心里。
他到底是王公世家子弟,又读过几年书,看事比那几个小户商人深些。
再想到入城时守门卫严谨的盘问,柳湘莲心中不禁暗暗纳罕,难道真是出了什么事儿不成?
但就算是有事,柳湘莲现在身上无官无职,也说不上话,只好好休整两日,便出城往镇原州方向去了。
柳湘莲快马再行三日便到了镇原州城外。
这回柳湘莲下马后不但拿出路引文书,还把上回延平府城门卫要求的书信等物也一并准备了出来。
谁知这一回镇原州城门守卫见了柳湘莲,查问得却并不严苛,只细看了路引,问了他几句就把他放进城去了。
这倒是让柳湘莲有些摸不着头脑。
可既然顺顺当当的进来了,总是好事。柳湘莲并未上马,而是和城门守卫又打听了州衙在何处,说要送信给知州大人。
那城门卫听了他这话,几人反倒严肃起来,围着他看了一圈,几人又对了眼色,为首的问道:“何人要你送信?你与知州大人是何等关系?”
柳湘莲满心无奈,只得把自己刚才准备好没用上的话又说了一遍。
守卫们听完,又有一人上了城门报给军校。不一时便有一军校下来,一脸严肃道:“请柳公子和我来,我带着你去见知州大人。”
柳湘莲此时终于肯定陕甘一带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