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css=tent_ul>
或许是从来没有被儿子儿媳顶撞过,也或许是没有了以前的底气,薛母难得安分了几天。
一直到农历春节,薛家的气氛都异常和谐,说和谐也不那么恰当,应该说彼此都在忍着,也许等春节过去,彼此之间的矛盾就会再次爆发。
冉佳怡的底气自然来自于自己赚的钱上,如今她赚的可比薛茂的要多多了。
按薛母要求的,两人确实每个月打六十块钱回来,对方眼中他们身上应该没什么钱,其实并不是。
不要低估这年头做生意的利润,摆摊只是一门简简单单的小生意,可若是真做起来了,利润还是非常大的,至少薛母要的六十就完全不在话下。
但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凭什么都给薛母。
如她开始所说,薛茂每个月的工钱,除去家中花用,不够的冉佳怡再添上凑足六十给薛母,剩下的钱,则都是冉佳怡自己攒下的,这一切都握在她自己的手上,根本没有薛茂置喙的余地。
当然,薛茂也完全没有提出任何反对的意见。
说来也是奇怪,薛茂无疑是一个老实听话的儿子,可老实人的思维有时候却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薛母就是个雁过拔毛的性子,一旦知道冉佳怡做生意赚了钱的事情,肯定会找她要钱,薛茂回家来竟然一句话没提,叫想了不少应对措施的她颇为意外。
一开始冉佳怡还没想明白,可隐约有一点点理解,或许在薛茂的思维里,赚钱养家是他这个做儿子该尽的责任,至于妻子赚的钱,则不含在其中。
这种老实人独有的思维观念,本质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搁在以往冉佳怡肯定是要批判的,现如今却觉得有些好笑,总归是对她有利的。
这几年大家的日子一点点富裕起来,手里有了钱也愿意对自己和家人好一点,尤其春节这样重大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购置年货,一个个喜气洋洋。
薛家自然也不例外,就连一向摆着一张尖酸刻薄脸的薛母,脸上也挂了笑容,这是丰收的喜悦。
比起老大一家出去赚的钱,家里粮食收成好都只是一件小事了。
要知道,大房夫妻出去半年,每个月贡献六十,半年下来,她的荷包足足多了好几千,妥妥一个丰收年。
只是与其他人家不一样,人家钱多了也舍得花点钱买年货,薛母却是一个貔貅的性子,光进不出,这个年过的与也在家种地时没什么区别。
冉佳怡自己是不缺这点吃喝,但几个孩子缺啊。
此番带回来的年货,冉佳怡只给了薛母一小部分,大头都被她带回了娘家,说大头其实总价值都不会超过百八十,比起上交薛母的少多了,艾家父母甚至还为此忐忑不安,私下里劝她多顾着婆家,不要带这么多东西回娘家。
给了东西,好歹收获了一番安慰,冉佳怡也就觉得没白给,起码比给不知感激的薛母要好。
————-
从年三十的年夜饭开始,家家户户走亲访友,空气中都弥漫着新年的味道,一直到初五,需要走的亲戚少了,热闹的气氛这才降了些许。
新年带来的欢快气氛,在薛家很快又变得凝滞,原因无他,只因冉佳怡提出要送大女儿去上学。
说起来了,大梅花也是六岁的年纪,上小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薛家压根就没有送女孩去上学的传统。
梅花是下一辈第一个孩子,只有几个比她小的弟妹,至于薛茂他们这一辈,两兄弟都是囫囵上了几年小学,认得几个字,至于同辈的女孩,那是离学校的大门都没进去过的。
“这不是纯粹浪费钱吗。”面对冉佳怡的要求,薛母是这么回答的。
,义务教育的概念早已普及,薛家这边不是不知道,若是一个六岁的孙子,就是砸锅卖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