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封信里,林建军主动提起了下乡后的趣事,是前阵子寄出来的。
那是还是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不同于四季如一的城里,乡下的春意显然更浓一些。
而且,远离了秋收的繁忙,窝了一个冬天,看见久违的绿色,总是叫人心情舒畅的。
林建军的信里就隐隐透露出这么个意思,且春天乡下屋子要更为丰盛些,路边的野菜、山里的野物,都是无聊生活里的惊喜点缀。
冉佳仪看着信,一点点读给几个孩子听,权当稍微缓解了几个孩子的焦虑。
下乡,曾经无比遥远而陌生的词汇,因为身边有人离开一下子就变得近了。
老话说刀子不落到自己身上不知道疼,其他人也无法理解被迫下乡的颓丧和不安,但其实,下乡,也不全然是坏事。
冉佳仪在后世的时候,有一些长辈就是曾经下乡的知青,他们收获的除了艰苦的物质生活外,精神生活甚至比城里还要丰富,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了一处地方,甚至有的就此落地扎根,奉献自己的一生。
有舍必有得,就是这么个理儿。
而冉佳仪对于林家这几个已经下乡、或者即将下乡的孩子期望值也不是很高,只要他们下乡后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养活自己就可以了。
三页的长信读完了,冉佳仪抬眼去看林家几个孩子,却见几人神色不一,但很明显,原本焦急万分、慌张不已的林建军,眉宇间那股挥之不去的忧愁已经消散了大半,只剩下些许对未来的不安和彷徨。
“都也听到了,你们大哥在乡下过的也还不错,那么多人都过来了,你们就是下乡了肯定也没问题的,建军,尤其是你,与其跟没头苍蝇乱转,还不如好好准备下乡需要的东西。”事情已成定局,再怎么挣扎也无济于事,这是冉佳仪最后的规劝。
林建军也不知道听没听进去,胡乱的点点头。
冉佳仪就当他应承了。
比起后世多样的选择,这个年代的选择无疑是十分贫瘠的,或者说压根就没有选择,找不到工作就得下乡,这是现在铁打的事实,没门路没钱,谁也无法改变。
最小的两个年纪还小,没有多少这方面的担忧,但就在眼前的林建慧也是比较着急的,且对于冉佳仪的话表现出了明显的不相信,乡下好,怎么可能,泥腿子待的地方还能好到哪里去。
她不仅自己要当个城里人,就是嫁人,也得嫁个城里人,她绝对绝对不要跟同学小芳的姐姐一样,下乡嫁给一个老农民,一辈子在乡下。
冉佳仪对几个孩子的神色也不大放在心上,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了,基本的三观都已经形成,她可以引导,却不能手把手去教,当然就是教了也不一定听,只要不去干违法犯罪的事情,冉佳仪就由得他们折腾。
思想教育结束,后面的日子还得继续过。
后面一阵子,冉佳仪明显发现,甭管林建军有没有听进去那些话,但已经开始为下乡做起了准备。
全国粮票、工业票.......林建军用着自己的渠道,就跟小仓鼠一样一点点存着自己的小金库,冉佳仪看见了还难得出了点钱给林建军,林建军也丝毫没有反抗的接受了。
——————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眨眼的工夫,两个月的时间过去。
林建军没门路、没钱财,理所当然的依旧没有找到工作,但好在林建军的小私库已经存的不少了。
冉佳仪看着对方那认命的样子难得有点心软,但也很快硬下了心肠,下乡本就是为了让他们下乡接受教育,教会他们劳作,而不是不劳而获,这会儿自然不能直接给钱给物。
纵容孩子的某些恶习反而是在害了他们。
等时间正式进入8月份,城里的知青下乡宣传工作也进行的如火如荼。
不说周围邻居同事们的抱怨,但说自己家里,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