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人渐渐散了, 宋志平和白明星同路——其实是两人都要去拜访同一位前辈,所以才同行的。又因为宴会坐了半天, 有些腰酸背痛, 便打定主意一路散步过去,反正也很近。
两人在路上接着聊起乔琏,主要是刚才宴会上一阵白明星怼人很爽, 也算是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了。但是宴会的气氛也因此尴尬起来了,虽然有人在中间给台阶下,好像是糊弄过去了,实际上不是的。
今天这场宴会散的这样早,就是证明。
两个人其实对‘乔琏’都很有兴趣, 可是刚才的情况也没有机会再说什么了。这个时候并肩散步, 正是聊天的好机会。
“这几年京城这边也是越来越陈腐了...我现在有些明白你当初说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了。”白明星叹了一回。
宋志平私下里经常对自己几个私交好的同行朋友说起关于京城业的担忧——相比起南方, 苏州那边、广州那边的开放, 甚至是相比益州那边的积极改革, 太原那边的风格独特, 京城已经丧失了很大一部分竞争力了。
特别是在‘守旧’这个问题上, 格外突出!
和苏州、广州这样沿海通商, 工商业发达的城市相比, 这个古老帝国的都城守旧是肯定的。另外,就是和益州等内陆城市相比,守旧也太显眼了——这些城市或许和京城半斤八两,可是京城是什么地方?帝国都城、天子脚下、首善之地,坐拥只比苏州稍弱的市场, 实际上京城人不少人觉得自家的市场并不输于苏州。
这样的京城,和那些远不如自己的城市半斤八两,这已经是一种极大的失败了。
白明星当初虽然对京城业的这个问题有一些感觉,但是体会不深。主要是他是专注志怪这个题材,这本来就是一个非常传统的题材类型。这样一来,很多业关于本身的进步,在他这里就是了解浅薄,甚至根本不了解了。
而宋志平就不一样了,本就是晋商子弟,如今虽然没有成为生意人,但是家族传统使得他总是很擅长从全局性的、相关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对于京城逐渐全面落后于江南,有一种洞若观火的敏锐。
或许现在还不明显,但是事情总有一天会进展到京城圈子里的人都无法自欺欺人的地步。
具体的,看下一代新人就知道了。江南一带有潜力,甚至潜力已经转化为实力的新人作者一茬接着一茬。真正优秀的,十八九岁就能崭露头角,获得业内瞩目了。对于他们来说,二十岁之前不能做到出道,那么基本上之后也就不太可能有太大的成就了。
关于‘出道’,北边和南边的定义是一样的,都是指作者发表了一篇能带来一定人气的中长篇。很多人浑浑噩噩半辈子也不能从最底下一层杀上来,而江南地区要求有天资的年轻人早早就做到,不然也就说不上什么人才了。
作者得到上升之路其实很像是考科举,普通人的印象中当然是殿试最为荣耀,过了这一关就是天子门生,等着金殿传胪、人生巅峰了。次之就是会试、乡试、县试一步步递减。
在普通人眼里,这个是随着级别降低而一步步降低的。
但在广大读书人内部却不是这样的,他们最看重的是乡试,也就是考举人。
读书人进学就像是作者入行,只要会写字谁都可以,门槛低的令人发指。而考取秀才就需要一些实力了,一辈子老童生,连个秀才都没有捞着的人多着呢!这就好比由入门再到能够通过养家糊口的作者,不管他们的成就高低,总之是能够以此为业了。
所有人以为由小粉红一举跳到神级作者最难,这就好比修道成仙中的度劫,过了这关就是神。但是多少人就是过不了这关,最终只能一生做个凡人。就像考科举,反而是最后一两关难关。
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科举考试最难,大家最看重的就是乡试。只要考过乡试,那就是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