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 158 章:158
学生们动作不便, 走路姿势僵硬,不难猜出发生了什么事,谭盛礼心里跟明镜似的, 可其他教书先生却难以置信,为人师几十载,极少遇到学生被揍得痛不欲生的场景,即使有也是那些粗犷魁梧的武将,而这次挨打的学生里,不少人的父亲是文官。
不怪他们惊掉下巴, 委实怪异。
就在教书先生们怀着诧异愕然的心情讲学时,日照书铺再次迎来了大批客人,那些人穿着体面, 举止高雅, 正和柜台边抄书的谭振兴说话。
“犬子天资愚钝, 进国子监四年仍无长进, 昨天我已狠狠揍过他了, 还望大公子转达祭酒大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他们若违背国子监监训,惩罚便是。”
其他人纷纷附和,若非这次夏试,他们恐怕还沉浸在‘我儿才华无双, 他日必成大器’的假象里, 即使拿到儿子考卷以及祭酒大人书信, 只怕也以为偶尔发挥失常不会放在心上, 幸亏无意翻到谭振兴的文章,文章感人肺腑, 古人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为人子最悲痛的事儿,那最高兴的是什么呢?是父母年事已高仍愿如儿时待他们。
人幼时懵懂无知,是听父母教导,遵先生教诲,慢慢长成于朝廷于百姓有益的人,故而无论到何年岁,父母先生是人生最重要的人,先生教书以戒尺训之,那父母呢?
谭振兴的文章提到了木棍,聊到了谭家从惠明村到京城的点点滴滴,直言没有祭酒大人时常以木棍揍之就不会有他的今天,这让很多人不禁反思,平日是否对孩子太过纵容,文人行事斯文,不爱武将动粗那套,因此孩子做错事,多罚他们抄书或面壁思过,但谭振兴说远远不够,得让他们尝尝苦痛的滋味,人哪,尝到痛才会害怕。
讳疾忌医里的蔡桓侯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吗?刚开始扁鹊苦口婆心的劝他医治,蔡桓侯不当回事,后来浑身泛疼害怕了,忙派人到处寻扁鹊,结果病入膏肓无药可治而亡...
道理太过深刻,诸位大臣不得不慎重待之,故而夏试前就来书铺买了木棍,无意和身边同僚说起,发现都有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人父母的心情果然是相通的,有位穿着青色长袍的大人道,“大公子,犬子资质平庸,还请令尊多费心思。”
此人姓陶,礼部官员,膝下只得一子,平日骄纵得不行,就说前几日儿子嫌出城劳作辛苦,故意装病在家偷懒,他非但没呵斥,反而让官家去医馆抓了两副药,以防让谭盛礼察觉儿子装病的事儿,现在想想,自疚得很,“大公子,犬子懒散,还望令尊严厉教诲”。
谭振兴拱手,“陶大人莫担忧,父亲既是祭酒,必不会置学生不顾,只是他新官上任,就怕少爷们不给面子,所以还得陶大人鼎力支持才是。”
他态度真挚,在场的人齐齐应承,寒暄客套了番,又问谭振兴平日读了哪些书,谭振兴喜上眉梢,指着书架的书推荐给众人...多是修身养性的书,府里多的是,买书的人不多,谭振兴又给他们推荐谭振业的字帖,陶大人买了两副,问谭振兴,“可有祭酒大人的字帖?”
“暂时没有。”谭振兴都没敢说书铺的事儿,哪儿敢问谭盛礼要字帖啊,他翻开字帖,解释说,“三弟的字和父亲相差无几,令公子临摹这副字帖就很好。”
在场的都见过谭盛礼和谭振业的字,确实差不多,只是谭振业的笔画更为尖锐些,少年意气风发,临摹谭振业的字更为容易,在场的大人们便道,“那买两副吧。”
“我要四副。”
“我七副字帖吧。”
谭振兴心里乐开了花,脸上的笑堪比天上的太阳般灿烂,掌柜在旁边看得嘴角抽搐,前两日大人们成群结队来买木棍,数钱时谭振兴笑得太狂放以致于脸颊抽筋差点去医馆请大夫,此刻又看他笑得见牙不见眼,掌柜小声提醒,“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