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问道:“二叔,我怎么……从来没有听父亲提起过他是华侨呢?!”
她设想过爸爸的身份有无数的可能,就是没有往华侨这层身份上靠拢。
“嗨……他这个人呐……”
林乐陶娓娓道来,那个他消失了快五十年的哥哥啊……
林秋舫本名叫“林乐斯”,林秋舫只不过是:“我大哥为了逃离美国方便,就给自己改了个名……”
这件事还得从1900年的清朝“庚子赔款”说起来。
那时候,清朝腐朽不堪,打了败仗,赔了洋人很多钱,史称是《辛.丑条约》。
1911年初,利用这笔赔偿,清华大学组建了一个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清亡以后,这个学校继续利用庚子赔款选拔留学生。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送去美国进修。
而林乐斯、林乐陶两人的父亲,就是第二批公派留学生,他叫林节义。
“我父亲林节义是个云南人,他的学习成绩很好,为人也很聪明,辛亥.革.命那一年考上了清华大学。第三年被选中为公派留学生。后来,他去了美国,就在华盛顿大学中学习西方文化。再后来,他皈依了基督教,就娶了华盛顿一位牧师的女儿为妻,自己也当了第二任牧师,就一直没有回国……”
“父亲虽然入了美国籍,但他内心深处没有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逢年过节,他都要亲手制作毛豆腐给我们兄弟两吃,告诉我们这是家乡的味道。还自小教我们中文,要是写不好中国字的话,那么要挨板子的……”
“后来,我们兄弟两个长大了,父亲看国内局势稍安,就想着能不能让我们以后返回祖国,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就让我去读了物理系,我哥哥去读了政治系。”
林节义的安排很妥当:将来林家两兄弟一个搞政治,一个当建设者,足以为祖国增添两名人才。
然而,林节义还没等到两个孩子学成归来,就病逝了。林节义身后留下了四个孩子,都是一时的俊才。
林乐陶告诉他们:“我后来留在了华盛顿大学任教,你的二婶在哈佛任教,你的三婶还是个小有名气的作家……”
——林家人在美国都混得很好,但是秉承父亲的遗志“回到中国”的孩子,只有老大林乐斯。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我哥哥当时还在上学,他听到这个消息,开心的不得了,他对我说:父亲在九泉之下,肯定可以瞑目了。一个新中国呀,百废待兴!他是华盛顿大学的政治系高材生,精通四门语言,熟悉中西方的各种文化制度,他想回国去报效祖国……”
“……然而,美国人不让我们这样学有所成的华人回去那个新中国。原因么,当时的两个国家是意识对立状态,也没有建交,美国人怎么可能放我们回去呢?!”
像“钱学森”那样,能冲破千难万险回到中国的知识分子,其实是少数。大多数的华侨学子,都被美国人监视着,不准回国,要不然,美国人可以让他们蹲大牢。
在这样的威胁之下,林家其余人都放弃了返回祖国,只有老大林乐斯不怕死,他化名“林秋舫”,居然扮成了一个海上劳工,去远航的渔船上打工,然后偷偷混出了美国。
临走前,老大林乐斯只留给弟弟妹妹们一封信。
信中说:“一身才智,所学为何?”“一腔热血,愿为祖国四万万同胞挥洒!”
提到这句话,老二林乐陶还是难过的不能自已:“大哥他才是真的人中豪杰!吾不如他!”
顾传尧沉默了一会儿,微微叹了一口气,问道:“那……岳父他是怎么会落到那个小山区去的?”
林乐陶叹了一口气,道:“我后来调查过,大哥他混的那艘渔船,后来在上海上了岸,大哥他找到了上海教育局去,教育局局长欣赏他的人品才学,就让他去了一所中学当校长。但没过多久,那个文.化运动爆发了,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