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儿子与姜老头这位‘一家之主’同一待遇,那就是姜家一流的待遇;
而二儿子与她自己一个待遇,就是姜家二流的待遇。
她想啊,如果大嫂生下儿子,那一定与他爹一个待遇,而她的儿子姜爱国就与他爹一个待遇了,哪像如今啊?
这里说的待遇。指吃饭穿衣方面的。
六十年代的农村没多少好吃的,姜老头就算是有国家给发的津贴,也不过只是:三十多块钱,四十五斤粮食,半斤肉,两尺布。
到手的细粮被两个儿媳妇一分,吃到肚就没多少了,原主樊晓兰没多久就因营养不足而没了奶水,八个月不到的姜爱国就断奶了,开始吃糊糊的小日子。
原主——樊晓兰不觉得儿子受苦了,她只觉得自己受苦了,精明的婆婆要自己带孙子,让她早起上工去,不去不给吃饭。
好在原主——樊晓兰真是个好命的,断奶不过两月又怀上了。
于是,姜家有两个孕妇,重男轻女的精明婆婆田三芬瞧着家里细粮不足、油水不足,便让在县里纺织厂当临时工的小闺女姜大珍想法子,可十五岁的姜大珍不理她,反正纺织厂有吃有住,得,放假也不回家了。
气得婆婆田三芬咒骂不已。
最后还是体格健壮的大儿子姜大海偷偷地摸入山,幸好,清山村背靠着大清山,村里和外界被一条山路隔绝,一般人轻易不来清山村,特别是县城人。
如今不比从前,大清山是属于公家的,上山打点猎,也是偷着来。
有点收获,就匆匆下山来,婆婆田三芬开始偷偷摸摸地收拾,杀鸡宰兔一通忙,留下一大碗加水下了锅,别的全部加粗盐留下来慢慢吃。
如原主——樊晓兰所愿,大嫂顾冬梅在59年初冬生下了第三个闺女。
名唤三妹,气得婆婆田三芬不给她做月子,直叫那块破地儿,还是大哥姜大海能干,频频地进山,才让大嫂顾冬梅养了回来。
听说,大嫂顾冬梅是大哥自己看中意,央着婆婆去求亲的。
刚出正月,小姑子姜大珍出嫁了。对象是县城人,吃分配粮的。
她本是十分务实的姑娘。
心底明白自己要什么?
她十分羡慕家在县城的同学们。
她知道自己不努力,父母亲是不会花心思在她身上。
她成绩很好,但是父母不让她接着念,她知道初中毕业就在县城找活干。
而原主——樊晓兰,在小姑子出嫁后,没几天就如愿地生下第二个儿子。
想想大嫂一连生了三个闺女,想想自己一连生了两个宝贝儿子,觉得自己就是人生赢家,不知为何,也许是太得意了吧,反正,原主樊晓兰的魂魄散了,而她成了懒婆娘——樊晓兰。
樊晓兰摸了摸肚子,有些饿了,放出精神力探过。
这座宽敞的院子内,除了她,就只有身边的小婴儿。
她伸手摸了摸身边白净小婴儿,小婴儿小嘴微张,轻轻吸-吮,似在吃饭。
她明白了,是饿了,她没有坐起身,还在月子里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没有抱起来,抱习惯了以后怎养啊?
这个年代,可没有月嫂之流。樊晓兰直接翻过身,将黑葡萄般地乳-头塞入婴儿口中,婴儿用尽力量吮-吸起来。
婴儿未满月,吃得不多,樊晓兰不必换一边就喂饱了小东西,可她不高兴,下一回还是吃一半就换一边吧,不然一边大一边小,可不好看。
想了想,还是从储物空间取出一只雕花地空瓷碗,将另一边也挤了出来。
正习惯性地想加入一滴‘玉葫芦’内的灵液,等会儿给大儿子喝,这年头,奶汁可是好东西。
可是,没成功。
她心头猛跳,想着进入种植空间,可惜没成功。
歪头一想,也就明白了,这具身体没有灵力,种植空间因为‘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