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逛了好多个摊子,但均没有发现有价值的东西,不少人都忍不住摇头,感觉这个古玩市场的东西太差了。
就在这时候,胡杨他们看到前面有个农民打扮的玩家,正在摆弄一件农具。
“农具也有人收藏?”不少人吃惊了。
一般来说,农具都是实用性的,很少有艺术性的东西。那么,这种东西,在大家看来,也就没有什么收藏的价值。
“农民收藏农具,没毛病呀!”鲁大强用自己的逻辑说话。
“人家这打扮,也不一定就是农民。”华仔郁闷道。
不过,要是农民都玩收藏,那真是不知道怎么说好了。
“衣着打扮当然不能随便判断,但你们看他的手脚、皮肤,肯定是经常干农活的人,相信我。”鲁大强很笃定地说道。
他家世代都是农民,所以对农民也很了解,经常在田地里干活的人,皮肤、指甲等是怎么样的,他很清楚。因此,看到前面的那位中老年人,他就敢肯定,一定是农民。
胡杨看了两眼,也点头:“鲁兄弟观察很细致呀!十有**就是农民,或者农民工。”
“厉害了,农民也玩收藏。”叶梅感觉这个世界要疯。
胡杨笑道:“所谓的全民收藏,你真以为是随便说说的?每个人都可以玩收藏,只是玩法不一样,收藏的东西也不一样而已。
就比如集邮的大军,囊括了男女老少,几岁大的玩家都有,而且玩得比很多人都专业,你们肯定是想象不到的。”
他们看到的,确实是位农民,不过,现在没什么农活,出来打一份散工,赚点家用而已。
事实上,王先生玩收藏的时间不短,已经超过了十年。他收藏的东西,好多都是和三农有关的。那都是自己熟悉的东西,容易理解。
到现在,他家里已经收藏了差不多三百件各种各样的农具。
他这种行为,村里人其实都不能理解,弄那些破破烂烂回家干什么?碍地方呀!就连他的儿子儿媳妇都感觉和自家老头过不下去,分家搬了出去。
如今,他家里,俨然成了一家小型农具博物馆一样。这算是他十多年的心血,很在意,尽管别人不能理解。
清末时期的木箱、油灯,民国时期的辘轳、马灯、纺车、石磨,农业合作社时期的犁耙、手推车、驴驮架等,这些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却成了王老先生眼中的“稀罕物”。大到织布机、风箱、风车,小到火镰、鞋拔子、针线笸箩,都是他的收藏对象。
在他看来,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尽管时代、科技进步,那些曾具有历史纪念价值的农具、生活用品逐渐退出人们视野。但每一件藏品,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其实,他的心愿,就是以后把这些收藏,都捐给有能力的人,开一家博物馆,让现在的年轻人多点了解农具的演变过程,多点关心农业,珍惜粮食等。
“老伯!你真心想要,五十块钱,我真不赚您钱了。”年轻的摊主无奈地说道。
对方看上他摊上的一个饼模,专门用来做月饼的,木质。只要把面粉、肉馅等放进去,往桌子上一拍,一个月饼就做好了。
“五十块太贵,新的也不用呀!二十块钱吧!”王老先生恳求道。
他出来打散工,一个小时还赚不到二十块钱,只有十多块,五十块对他也是异常珍贵,不能随便花掉。
“大哥,你看人家老伯也不容易,二十块得了。”钟文秋忍不住开口。
“就是呀!要不这样,你二十块钱给人家,我们也帮忙买一件你的东西?”华仔也说道。
嗯?见有人这么说,那年轻的摊主也就松了口:“行吧!那我就吃点亏。主要是这饼子印的雕刻,你们看,是做得很好的。五十块钱,我可没有坑老伯。”
王老先生拿出二十块钱,感谢了好几声老板和华仔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