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习习,书声琅琅。
应宁端坐在明昭书院山长的屋子里,不紧不慢的品了一杯香茗,然后笑道:“这茶香沁人,这里的书香则育人。”
山长汤千一笑,清癯的脸上就多了点慈和:“二小姐谬赞了。”
虽然嘴上说着谦辞,但她心里是很高兴的。
她是土生土长的云诏人。
不过家里有些恒产,读过书,走出云诏看过才女风流,大好河山,也看见过外面的香车宝马,精致奢靡。
对比起来,她出身的云诏太穷困了,也太偏僻了。用外面人的话来说,这里像是未开化的一片蛮荒之地,这里民智不开,教化未兴。
这给了汤千很大的震撼和落差,谁不渴望自己的家乡强盛呢,谁不想提起自己的家乡人人都憧憬而向往呢?
汤千很想,但她甚至不知道该怎么让云诏繁华起来,大应的几代女皇也没有做到,来这里执政的大人也没有做到。
但她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外面的人也遵循士农工商的地位阶级。若她培养出足够多的优秀的读书人,云诏总会慢慢起来的,所以她回到家乡创建了明昭书院。
明昭这个名字就很好。
明,是未来,也是告诉人们这里是云诏文教,启蒙明白的地方。
昭,是光明,也是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意思。
汤千生了渴望,发了狠。
她穷尽家财,舍下脸面,才在这里兴办了书院,为学生找来了先生。
她四处搜寻愿意读书的孩子,宁肯倒贴钱,也要使孩子有学上。
这其中一路的艰辛,失望,挣扎,坚持都不足为外人道。
幸好这几十年过去,明昭虽然历经风雨,但它挺下来了,甚至还有了小小的声名,汤千看明昭书院就如同看自己的孩子,孩子被夸赞,她怎么能不高兴呢?
不过她看着面前的姿容绝世少女,高兴里又多了些感激和尊敬:“明昭书院有今日,还要多谢二小姐!”
应宁只淡笑着颔首接了。
汤千就有些淡淡的遗憾,怎么……是二呢?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怎么折腾有些事情她也是左右不了的,就如同掌权者对这里教育,经济的决策一样,明昭书院能留下来继续招收寒门学生,甚至云诏这么多年以来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书院,私塾,她都知道,跟这位二小姐脱不了关系。
她还记得十多年前,跟随着明昭城的县令去往拜见长乐亲王,希望长乐亲王能兴办书院或者支应书院时,玉雪一样可爱的女娃娃就坐在亲王腿上,目光柔软而明亮的看着她们。
听完她们的建议长乐亲王正犹豫,她知道这是好事,但是为难的是长乐亲王手里也没钱,大量的钱只能按例投进官学,其余的也各有用处,而这里文风不盛,官学似乎也就够了。
可汤千更清楚,云诏的官学名额被家有恒产的豪富,乡绅或者官家之女垄断,她们不求功名,只想在云诏做个土皇帝。
而没有四处开花的私塾,书院,普通人却连书都念不了,根本没有进入跑道竞争的机会,怎么可能进的了官学?竞争的了名额,又负担的起在官学脱产学习的金银消耗?
是小孩子肉肉的手拉了拉亲王的袖子话音糯糯道:“娘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我们表明了态度,给出奖赏,下面的人自然会极力促成的,她们也会想要人才的,前期寒门学子辛苦一些,但是我们相当于撒了种子,必定有一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汤千感激又震撼,她自认是手执火炬的人,也是甘愿燎原的星星之火,这就是汤千的梦想。
因为这番话,犹豫的长乐亲王改变了主意,这才让被官学夹击没有金银维系的明昭书院生存下来,后来其他书院和私塾慢慢创办,成立。
汤千也因此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