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告一段落。可神秘的文帝墓依旧不见踪影。
以东南大学骆京文教授为首的一批专家认为,文帝墓应该有一个独立的开口和独立的墓道,且在和武帝墓对称的位置上。小寒村的村民也大都持有类似的观点,十分配合地帮助考古队在村里到处探穴。
然而,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小寒村范围内都没有发现第二条墓道。文帝墓仿佛凭空出现在地下,没有从人间进入的通道。
直到第三年的秋天,韩秋明在做左侧室清扫工作时,不小心磕到了西面的砖墙。他惊奇地发现,砖墙后面传来清脆的回声——里面是空的。
镜头切给演播室里的骆京文教授。
“双子陵的设计者很擅长心理战术。一开始就跟我们玩了个灯下黑。你能想到把坟墓建在盗墓者的祠堂底下吗?诶,他这么做了,两千年没人发现。我们上了一次当,进去后,还是得上当。为什么呢?因为武帝墓里太坦荡了,陪葬品一定挂铭牌,这个是什么,谁用过的。怕你不知道棺材里装的是谁,就在棺材上刻字。门就造成门的样子,房间就造成房间的样子。这就给大家一种错觉,没有封起来的门了,整个墓室就打扫完了,到头了,没有了。然后他就偏偏来这么一手,在放生活随葬品的侧室里藏了一条暗道。”
武帝墓暗道的发现,彻底拉开了一场震惊世人的展览秀。
暗道长36.5米,宽2.9米,高2.5米,可以轻松容纳两个成年人并肩同行。暗道两旁的墙壁上,刻满了长幅壁画,向人们诉说着一件件曹家往事。
崔教授在演播厅里用很长一段话来表示他对暗道壁画的赞赏之情:
“它不是那种传统的,大家都在用的传说壁画,什么尧舜啊,女娲啊,投江救父啊,七女报仇啊。而是完全的个人色彩。比如我刚进去的时候第一眼就看到,有一副‘祖母赐冠’,哎呀,画的是曹操和曹生正坐在地上,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夫人给他们戴上文士冠的场景。神态非常传神,两个伟人都是刚刚成年的样子,曹操看上去在生闷气,曹生在偷偷劝慰他。
“太有意思了。后面还有‘随弟出海’,画了一艘七层楼高的大海船。每一层的船舱是做什么的都画出来了,像一座海上的城堡。之前不是一直有争议嘛,《前魏书》说早期的南岛海船就有七层楼高,《后魏书》记载的是五层楼。那到底是七还是五,现在破案了,武帝和文帝兄弟坐过七层的海船。
“你看得越多,就越会发现,武帝墓是一个很有人文关怀的地方。像曹操打过的那些著名战役,壁画上很少,几乎没有。多的是什么呢?一些温馨的小事。什么长子满月啊,幼子生病啊,教女儿骑马射箭啦,还有被老父亲拿着棍棒在身后追啦,这些个事情画在那个壁画上。
“我们当时就很感慨,说,哎呦,你看古代开朝皇帝,好像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跟现代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一样有父母子女,一样有爱情友情,一下子那个距离感就消除了。”
走进长长的武帝墓暗道,仿佛同时走进了一代王者的内心世界。在那里他只是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兄长。那么,他的同胞兄弟,是否就埋在这条壁画走廊的尽头呢?
暗道没有分叉,笔直向北,延伸36.5米后戛然而止。但这一次,考古队的队员们有了更加丰富的经验——他们携带了声波探测仪。
马上,仪器显示,在暗道尽头右侧的墙后,存在另一个空间。考古队员们小心翼翼地卸下那几块刻有精美壁画的墙砖,第二条暗道就出现在众人面前,依旧是笔直地向北延伸,通向未知的黑暗。
然而,这条黑暗的甬道却足以让人欣喜若狂。
“找到了。找到文帝墓了。”崔心理兴致勃勃地调出最早用电阻法测定的双子陵图像,“我们最早看到的那个双‘L’型,是对的。两条‘L’的长臂呢,就是两条暗道,将武帝墓和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