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24、第 124 章(2 / 5)

平衡之道,注意培养下面人做事……弘晙阿哥小小的满意。

可是,“阿玛,弘晙看后人对齐桓公的评价,不一样啊。齐桓公对于其他的春秋霸主,好像缺少文治武功,但他却赢得孔圣人一句‘正而不谲’的评价。”

“管仲明明是齐国称霸的第一功臣,法家的最初执行人,孔子却说管仲‘器小’?司马迁先生也说,‘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朱熹先生还在《论语集注》中进一步解释说:‘器小,言其不知圣贤大学之道,故局量褊浅、规模卑狭,不能正身修德以致主于王道。’”

弘晙阿哥的眼神儿和语气都是不赞同,尤其说到后面,更是为管仲鸣不平,他不明白,为何后人对他们二人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

小孩儿对程朱理学还是有“意见”,亲阿玛嘴角一挑,表情上可以看出来一丝丝明显的愉悦。

“评价一个人,和这个人的不同年纪阶段的见识、阅历有关。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自己的主要目的有关。”

“人是活生生的人,历史书也是有活人书写,活人写史书,说故事,就算是史官做记录,哪能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见?孔子后来不是说管仲,‘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弘晙大眼睛一亮,明白他们的评价都是片面的,小小的高兴,可随即又是小苦恼,“阿玛,弘晙喜欢齐桓公和管仲。可是张老师说,那是‘霸道’,弘晙应该学‘王道’。”

亲阿玛……张廷玉大人还真敢教导弘晙这些?

亲阿玛沉吟片刻,缓缓开口稍作解释,“‘王道’和‘霸道’之说,要看时代。弘晙今天学习的是春秋故事,春秋时期,‘王道’和‘霸道’相对,因为当时周天子还在,却有诸侯公然称霸。”

“孔子首先是一位教育家,他和学生在一起讨论问题的时候,不是侧重于评价哪一个人如何,政事如何,而是因材施教,方法灵活地教育学生。‘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记得这句话不?”

“记得。”弘晙阿哥立马眉眼飞扬,摇头晃脑,“狂简,斐然成章,先是夸弟子,不知所裁,指出弟子的问题。孔子认为,因为他小觑管仲,弟子都知道,导致弟子们也跟着一呼隆地小觑管仲,孔子就很不高兴。”

“我可以看不起管仲,批评管仲,你们这帮小子怎么可以!你们可不能太张狂啊!”

亲阿玛嘴角抽抽,再抽抽。

“板着脸”训导儿子的顽皮,“对孔子要尊重。”

“弘晙遵命。”

亲阿玛……绷不住笑出来。

“‘王道’是儒家门人汲汲追求的政治理想,真正的儒家人希望通过仁义和礼制以德服人,从而实现各行各业的井然有序,天下大同,‘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这是他们在礼制上,对春秋霸主的‘霸道’的不认同。”

“但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天下已经大一统,井然有序,弘晙的‘霸道’是在‘王道’之外,对于其他国家的‘霸道’……”

“谢谢阿玛。”阿玛这么夸弘晙,弘晙阿哥好不开心,双眼闪亮耀眼,笑容灿烂,也是耀眼,还扑到阿玛的怀里撒撒娇。

亲阿玛……抱着儿子,苦笑不得。

他还没说完。

后面还有大转折的但是……

可儿子这么欢喜……好吧,四爷想起刚刚儿子说起朱熹先生的语气,先说这件事情。

“孔子的学说兴起后,孟子、荀子、朱子……每个人都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学说进行一定的改良。看似不一样,但是在阿玛看来,宗旨并没有大的变化,他们都首先是大教育家,不是庙堂之人……”

“而不管是孟荀之争,朱王之争,都是后人附加上去,想要真正地理解圣贤学问,首先要有一定的水平,很多读书人无知妄言、只会寻章摘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